第174章 「皇帝密旨」(1 / 3)

小說:大明不革命 作者:王子虛

「皇帝密旨」

朱簡烜考慮了幾天之後,開始給當皇帝的父親寫回信。

告訴他,自己的計劃準備已經基本完成,過完年後就可以回去開始幹活了。

希望移民的火輪船隊能幫自己運人,希望朝廷方面也做好準備,應對可能由此引發的情況。

然後說明自己對江南地區局勢的分析和擔憂。

救災和移民結束後可能會出現的工廠倒閉潮,失業知識分子和工人合流有風險。

在此基礎上,建議父親開始實施最低工錢制度,比如應天府任何工匠的月工錢,都不得低於三個銀元。

若是能在本土全面實行,應該能夠推遲後續的危機。

若是在民間廠商範圍內難以執行,建議從皇家工廠和皇家商行開始實施。

這樣可以將皇家廠商與民間廠商的風評拉開差距。

讓百姓相信皇家是好的。

朱簡烜的信,隨著移民船返航,在咸寧四十一年十一月中旬送回了應天府。

大明皇帝朱仲林看完信後,對朱簡烜的計劃頗為滿意,期待自己有生之年能夠看到北方光復。

對於朱簡烜關於民間矛盾和風險的分析頗為認可。

歷朝歷代的反賊,基本都是讀書人發動了農民,才形成了難以控制的規模。

但是對於如何解決問題,在具體的思路和方向上,皇帝的看法卻與朱簡烜有明顯的差異。

在皇帝看來,古代反賊首領要發動農民,換個角度看就是「要得人心」。

古代殺惡霸地主分田,是收攏人心的最佳辦法。

現在農村的做法是一樣的,在城市要類比的話,就是殺惡霸東家,給工人分錢乃至股份?

朱簡烜是正方向思考,主動給工人加工錢,避免他們被野心家發動。

但是皇帝卻是理所當然的反過來思考。

不能讓野心家有機會做這些事情,遇到做這種事情的反賊立刻剿滅。

皇帝覺得自己是天命所在,自己本來就是人心所向。

覺得主動給工人加工錢莫名其妙。

皇帝覺得,應該是因為自己之前沒有提過,要把災民集中到崇明島管理的計劃。

等把災民送走了,民間局勢自然也就該穩定了。

工廠為了招到工人,會理所當然的主動加錢的,這是以往歷次救災的經驗。

皇帝考慮了許久之後,親自撰寫了一份聖旨,自己親自用印之後,親自用專門的盒子密封起來。

也就是一份非常罕見的密旨,讓朱簡烜自己根據情使用。

另外又下了一份公開的命令,讓火輪船隊下次抵達澳洲後,就接受吳王的命令和指揮。

咸寧四十一年底,又是一輪移民抵達澳洲。

這次的移民船隊的提督,中軍都督府都督僉事王濤,在船隊靠岸之後馬上去拜見吳王朱簡烜。

在吳王宮承運殿,王濤將皇帝的密封箱子先呈給朱簡烜,然後給把皇帝給自己的公開命令也交給朱簡烜檢視:

「大王,陛下命我等奉大王令旨行事,我等具體應該做什麼,還請大王示下。」

朱簡烜看了命令,隨口回了句大實話:

「將軍先在王都過個年,然後指揮輸送移民的船隊,運送吳國將士出征。」

朱簡烜沒說到什麼地方去,王濤也覺得自己不應該繼續多問:

「臣明白了,需要配合時,請大王直接下令。」

朱簡烜讓王濤先去休息,然後獨自擺弄父親給自己的箱子。

仔細檢查了箱子上的火漆密封之後開啟,發現裡面裝的是一封聖旨和一封書信。

朱簡烜先看了書信,主要是關於自己想做的事情的。

皇帝是讓自己放開手腳去做,朝廷方面可能提供不了什麼幫助,只能負責鎮壓可能會搗亂的藩鎮。

同時,皇帝說會給自己一個名分,也就是箱子裡面的聖旨上的安排。

朱簡烜收起書信,小心翼翼的拿出聖旨,仔細閱讀上面的內容。

聖旨倒是頗為簡單,首先任命吳王朱簡烜為「徵北大都督」,總督北伐事務,便宜行事。

同時額外要求所有官民一體配合,若有阻礙北伐大業者,無論皇親國戚勳貴官吏士紳,均可先斬後奏。

這一封密旨,是「中旨」,沒有內閣票擬,皇帝親自直接書寫的命令。

按照很多小說中的說法,這種聖旨「不合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