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從電報到電話(3 / 3)

小說:大明不革命 作者:王子虛

絕大多數漢字的總表。

這個按照標準篩選合適漢字的工作,不需要現場的工匠和學生們去做。

朱簡烜寫了一份命令,讓衛兵送去給隨行的禮部官員,讓他們完成者三個級別的漢字碼表。

這些人是專業人員,對他們而言是手到擒來的分內之事。

朱簡烜不需要告訴他們是用在電報上的,只需要給出篩選標準就能幹活了。

等他們完成了基本的篩選工作,再讓工匠們按照電報收發的原理,稍微修繕整理就能用了。

等到幾十上百年以後,等到電子計算機問世的時候,這三個字表也會成為理所當然的計算機用字表。

因為早期計算機的儲存空間和運算空間非常有限,不可能一股腦兒把需要的漢字都塞進去。

肯定也要和現在控制電報用字範圍一樣,一步一步的增加計算機字表的範圍。

朱簡烜把工作吩咐下去之後,繼續帶著工匠和弟子們檢查和驗收新發明的簡易電報機。

現在這種課堂作業形式的驗收,只要求他們實現基本功能就行了。

等到了美洲的時候,朱簡烜要去處理美國的事務,會讓工匠們在地面上設計製作實用化的成品。

基本電報機的驗證完成後,朱簡烜就開始新一輪的課程——聲波。

首先告訴工匠和學生們聲波的本質,然後直接引導他們思考將聲波和電流變化互相轉換。

這節課之後的課堂作業,也變成了簡易有線電話機,或者說是製作拾音器和揚聲器。

朱簡烜直接給出了基本設計思路,在兩個銅片中間夾上碳粒製作拾音器,將聲波轉化為變化的電流。

再用電磁感應原理製作揚聲器,將電磁環連線在可震動的盆膜上,背後再放一個磁鐵。

電磁環通電產生磁力,與背後的磁鐵互相吸引,向後拉動整個盆膜抖動。

如果通入的電流是變化的,是用聲波震動轉化而來的,那電磁環就會帶動盆膜還原抖動,將電流變化再次轉為聲波。

在此之前的電報機,用電流的聯通和斷開傳送資訊,是從電學基礎理論上直接推匯出來的。

朱簡烜講明白了發電機的原理之後,大部分學工匠和學生都直接想到了,只要有穩定電源都能製作電報機。

在原有的歷史上,摩爾斯在1835年就做出了有線電報機。

現在朱簡烜將電流和聲波聯動起來得操作,就跟之前把電和磁聯絡起來一樣令人大開眼界了。

在原有的歷史上,電話機的可行性,也是因為意外被發現的。

一個義大利裔的美國人,名叫安東尼奧·梅烏奇,本來是研究「電生理學」的,也就是用電擊治療疾病。

大約在1849年,他有一次給朋友治病的時候,讓朋友咬住一個連線著線圈的銅片,應該是他新設計的電擊連線裝置。

他去另一個房間裡面操作發電裝置,結果在發電裝置的線圈上,聽到了朋友在隔壁房間說話的聲音。

於是梅烏奇開始研究如何用電流傳遞聲音,並在1860年左右做出了成品。

不過梅烏奇幾乎不會說英語,同時窮困潦倒到沒有錢去申請專利保護,最終沒有得到電話的專利。

直到1876年的時候,加拿大人亞歷山大·貝爾申請到了電話專利。

托馬斯·愛迪生在1877年發明了碳粒拾音器,讓電話機傳遞的聲音有基本的清晰度,才讓電話有了足夠的實用價值。

在電話發明的整個摸索過程中,真正有用的思路其實只有那麼幾個。

畢竟最基本的電話機的原理其實非常簡單。

朱簡烜作為穿越者,直接跳過了漫長的摸索階段,把成熟的原理和方向都拿了出來。

有了指導思想之後,工匠們馬上帶著學生動手幹活。

最後只用了十幾天的時間,就做出了基本的原理驗證機,或者說是簡單的電話機原型。

(本章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