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災荒中的應天府(2 / 4)

小說:大明不革命 作者:王子虛

確規定了一個糧價上限,大約是平日均價的兩倍。

皇帝的意思很明顯,允許普通商人趁機多賺一些,但不允許他們做到顛覆市場秩序的程度。

六月二十日,江水出現了明顯的上漲。

六月二十三日,第一批湖北災民抵達應天府。

應天糧價直接超過了皇帝剛定的價格上限,東廠和錦衣衛進入各大糧行控制局勢,糧商們老實配合了一天。

六月二十四日上午,部分糧商沒有開門。

中午,大明中央朝廷糧倉丶大明皇家商行糧倉丶應天府衙糧倉,在應天府城內外主要街道上開場施粥。

皇帝再次下旨,讓官差在城內外各處張貼和宣讀,自即日起一日兩次免費無限施粥。

皇帝知道,只要給災民持續供應免費的飯食,穩住他們不要鬧事。

等更多的南洋糧食運上來,商人也不會搞事了。

以前可能要堅持三到四個月,現在朝廷有了大量火輪船,只需要堅持一到兩個月就行了。

之後把集中起來的災民逐步送去海外,這場天災也就熬過去了。

這是崇禎時代形成的標準流程。

但這麼幹前提,是朝廷和皇帝能搞到足夠多的糧食。

大規模開發南洋,在當地搞大型農場,就是這套流程能實施的前提。

同時還要求,中央朝廷的基層機構有基本的執行能力,不至於把大部分糧食貪墨掉。

這一點在天子腳下,在應天府及附近幾個府做的比較好。

越遠就越是難以執行到位了。

不過應天府扼守長江咽喉,本來就是大明本土的貿易中心。

災民們也知道在應天府能活下去,到了應天府才有機會去海外開荒,也會自發的嚮應天府集中。

民間商行也都很有經驗。

發現朝廷開始不限量的施粥後,很多關門的糧食行也就陸續開門了。

現在不賣糧食,那可能一點都賺不到。

現在開門銷售的的話,至少能比平時多賺很大一筆錢。

一切似乎都在按部就班的進行。

時間很快就到了月底,越來越多的災民不斷湧入應天府,四川的災民也開始出現在人群中了。

很多民間工廠不約而同的宣佈:

「現在湖北丶四川大水,行情自然也不景氣,工廠商行不賺錢,下月工錢減半,但免費提供飯食……」

有些工人唉聲嘆氣的接受了現實。

有些工人無法理解,馬上遭到了東家和掌櫃的白眼。

有些掌櫃的非常直白的跟工人說:

「東家還是心善,還願意顧念以往的情誼,願意給你們這些工錢。

「你們自己到街上去問問那些湖北人。

「把你們的一半工錢再砍一半管吃住,看他們願不願意來上工?」

工人們也不得不接受了這種現實。

沒辦法,災民真的是就剩一條命,只要能養著他們,讓他們幹什麼都行。

還有大量的工廠直接裁掉了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工人,因為大水漫灌下的湖北和四川送來了一大批包身工。

如果不是很多工作需要熟練工,至少需要老工人教新工人幹活,裁掉的可能會更多。

也有一些老掌櫃比較「心善」,明理暗裡的提醒工人夥計們:

「大家也都別抱怨,還不是因為天災鬧得,整個四川和湖北都被大水泡了,哪還有人買東西?

「所以得等朝廷把災民送出去,等上游的洪水退了之後,等行情恢復過來,工錢自然也能恢復了。」

有些機靈的工人很快就明白過來了。

等朝廷把災民都送走了之後,願意來工廠幹活的工人就少了,工錢自然也就該再次漲上來了。

否則工人也會跟著朝廷出海開荒。

所有人都開始忍耐和堅持,希冀著這次的水災的損傷早日撫平。

大明的工商業高速持續發展了一百多年,江南和南洋地區的深入開發也持續了一百多年。

此時的大明朝廷,對於天災的承受能力,已經遠超任何一個朝代。

此次四川丶湖北的水災,不足以摧毀朝廷和藩鎮的工商業秩序,社會能夠保持基本穩定。

但是現在所有人都不知道,這次大災將斷斷續續的持續五年之久,範圍會波及大江南北的整個中原大地。

在此期間,有關於大明吳王丶在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