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美國人選擇全面明化」(1 / 3)

小說:大明不革命 作者:王子虛

「美國人選擇全面明化」

朱簡烜登基加冕大典前的最後兩天,朱簡烜翻看禮儀大臣呈上來的檔案,再次熟悉即將實行的典禮流程細節。

看了一會兒之後就忍不住跟負責禮儀制度的彭元瑞討論。

「彭卿,你覺得各邦的歐洲裔百姓,為什麼不喜歡我們考慮過的東西合璧方案?」

朱簡烜來美國之前,就一直考慮過美國的制度建設。

作為一個現代人,理所當然想到搞個東西合璧,博採東西方禮儀制度的優點,建立一個全新的國家。

典禮擬定和組織的時候,朱簡烜也有這樣的想法。

比如說自己穿通天服,通天冠是與西式王冠比較接近的,可以稍微改的更像西式王冠。

再讓大明來的官員穿明式禮服,而歐洲裔貴族穿歐洲的禮服。

原因可能是前世受過西方文化衝擊。

但是彭元瑞跟參加典禮的自由邦代表討論過之後,發現這些歐洲移民大部分支援採用純東方式的典禮。

大明的禮部官員當然也覺得純東方式的更好辦。

雖然大明這些年搞分封制,下面的王國有很多制度和禮節開始混亂,但是總體上的套路和方向是一樣的。

都是在明朝原有的神洲禮儀制度之中選擇增減。

相當於一個成熟而且熟悉的資料庫,君主到了什麼級別就有哪些元素可以用。

彭元瑞等禮部官員都是門清的。

就算是國王想要搞個性化,只要是在這個框架內搞,都能很快就編排好。

要搞東西合璧還不突兀並且合理,同時儘可能的避免被後世指責,那就要首先深入的學習歐洲禮儀。

這一點就讓所有禮部的官員頭大了。

所以大明官員也都支援搞純明式的禮儀。

彭元瑞倒是沒有直接說,神洲大明的禮儀肯定更優秀,還是真的去做了調查和分析的:

「回大王,臣和同僚們在籌備典禮的時候,專門研究了歐洲的歷史和禮儀制度。

「大家的一致評價是混亂。

「自羅馬滅亡以來,歐洲的禮儀越來越散亂,關鍵是越來越不成體系。

「沒有一個能夠作為絕對正統的代表,可以要求其他歐洲國家信奉和遵旨自己制定的標準。

「任何一個國家想要學習,也找不到絕對正確的方向和物件。

「臣等深入研究之後發現,歐洲諸國都將耶穌基督之學奉為正統,但絕大部分君主和貴族都不喜歡地位超然的天主教會。

「蓋因諸國立國之前都是北境的蠻族野人,其本身並不知道任何建立國家社稷制度。

「歐洲各國的君主詞彙本意都是氏族之長。

「他們佔領了西羅馬滅亡後留下的土地,卻不知道該如何管理富饒的羅馬帝國故土。

「不得不藉助羅馬留下的教會人員實行治理。

「羅馬教會趁著各國族長野蠻無知,攫取了凌駕於國家君主之上的權力。

「羅馬教宗從羅馬君主冊封的地方教會首領變成了教皇。

「國王即位首先要向教皇或者主教跪拜,讓宗教領袖將代表權力的王冠給他們戴上。

「羅馬教會和神洲的教會一樣,透過各種手段佔據大量的土地和資產,花費數十上百年不斷地建設巨型廟宇。

「可謂是勞民傷財到了極點,比神洲的佛寺有過之而無不及。

「歐洲的學者和精英們,以及有見識的君主和貴族們,都致力於脫離教會的影響,建立另一套社稷制度。

「自宗教改革和文藝復興到現代,他們一直都在為實現這一點而不斷地努力。

「但是他們卻不知道從何做起。

「他們沒有自己的制度根基,只能在教會的體系內縫縫補補。

「現在大明帶來了成熟完善的神洲社稷制度體系,從一開始就將教會完全排除在社稷制度之外的制度。

「所以這些歐洲的精英們願意拋棄他們的傳統。

「他們現有的制度和文化,本來就是在羅馬遺產的基礎上拼湊的,根本就不是他們自己創造出來的傳統。

「現在換一個更加完善的方向學習也沒有問題。」

朱簡烜覺得彭元瑞分析的有點道理,聽著到最後甚至有了另外一絲明悟。

歐洲中世紀與印度沒有什麼區別!

教會就是婆羅門,君主和貴族就是剎帝利,普通農奴都是賤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