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代表是三硝基甲酚(苦味酸)和三硝基甲苯(tnt)。
發射藥是用來發射的。
要在槍膛和炮膛中燃燒,讓槍膛內的空氣持續膨脹到極限,並將子彈和炮彈推出去。
所以要求持續燃燒,在稍微略長的時間內,釋放出儘可能多的能量。
同時又要儘可能避免猛烈爆炸,降低對炮膛的損壞。
這樣才能延長槍管和炮管的壽命。
現代發射藥主要成分,基本都是硝化纖維(硝化棉丶火棉)和硝化甘油這兩種。
發射藥和炸藥這的特性南轅北轍,無法互換使用。
所以都必須要有。
威力猛烈的苦味酸較為安全,tnt更是可以說是非常安全,就算是被子彈直接擊中也不會發生爆炸。
但硝化纖維和硝化甘油都都比較敏感,敲擊和墜落以及高溫都可能會引發爆炸。
所以需要額外的鈍化和慢化工藝,降低發射藥的敏感度。
在沒有成熟的安定劑以前,使用硝化纖維和硝化甘油的子彈和炮彈,都是具有一定的危險性的。
所以現在工匠們雖然做出來了,也都沒有直接往朱簡烜面前擺。
朱簡烜眼最先看到的東西,是幾桿新型步槍和對應的子彈,以及這些步槍和子彈的設計引數和效能介紹。
朱簡烜倒是知道,到了金屬定裝彈時代,子彈頭和子彈殼的形狀和尺寸,基本決定了槍械的效能上限。
除非大規模的改進發射藥,否則彈殼容量就定死了子彈能夠提供的最大能量。
而槍械本身的設計決定的是槍械效能的下限。
子彈再好,一打就卡殼,甚至直接炸膛,那這杆步槍也是廢物。
栓動步槍時代以後,各國經常會圍繞子彈設計槍械,而不是根據槍械設計子彈。
朱簡烜簡單翻閱了化學火藥的報告後,注意力也馬上轉向了桌子上的幾盒子彈,畢竟發射藥也是用來裝在子彈裡面用的。
它們的樣子都非常熟悉,跟自己前世在各種書籍和網路上看到過各種子彈相差不大。
整體都是黃澄澄的顏色。
黃銅包裹的尖頭圓柱形狀的彈頭,後面連著更加粗大的圓柱形黃銅彈殼,彈殼的最底部是圓盤狀的擊發底火。
不過也有一部分子彈的彈頭是圓頭圓柱形的。
朱簡烜當初直接提出過典型的現代子彈外形,讓工匠們嘗試製作尖頭縮尾的船型現代步槍彈頭。
但同時也提醒過,若是當前工藝難以量產尖頭彈,就先使用圓頭圓柱彈,所以都要做出樣品。
並讓工匠們去反覆測試,確定不同彈頭形狀,不同子彈結構,對槍械最終效能的影響。
子彈頭材質嘗試銅殼包鉛丶銅殼包鋼丶銅殼鋼芯夾鉛三種形式,測試哪一種效果最好,哪一種更方便生產。
現在朱簡烜看到的子彈,都是沒有裝藥丶沒有底火,並不用擔心爆炸。
所以朱簡烜才敢伸手拿起來掂量對比,同時隨手翻開了旁邊的詳細引數介紹:
「這是總共有三種子彈……兩種口徑?」
宋問道站在朱簡烜身邊,下意識的介紹了這些子彈的重點資訊:
「是的大王,在子彈直徑上,大家最初測試了6毫米丶8毫米丶10毫米丶12毫米丶15毫米的效果。
「最終選擇了8毫米和12毫米兩種口徑,製作了三種不同型別的子彈。
「甲類子彈,細長圓頭圓柱形,最大直徑8毫米,最大長度35毫米,彈殼最大直徑12毫米,長度60毫米。
「適用於無煙發射藥,同時彈頭較為方便生產。
「配合新設計的後裝手拉槍機擊發步槍,最大射速能夠達到每分鐘二十發。
「乙類子彈,短粗圓頭圓柱形,最大直徑12毫米,最大長度20毫米,彈殼最大直徑20毫米,長度100毫米。
「適用於強化黑火藥,生產最為簡單方便。
「射速比傳統前裝槍要高兩倍以上,能達到每分鐘二十發。
「但是黑火藥然後在彈殼中的殘留多,這嚴重限制了黃銅彈殼回收復裝的次數。
「丙類子彈,是細長尖頭縮尾船底型,最大直徑8毫米,最大長度40毫米,彈殼與甲類子彈通用。
「適用於無煙發射藥,彈頭不太方便生產。
「三種子彈的最大射程都能夠超過一千米,但是丙類尖頭子彈的精度最高,有效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