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治理方案
朱簡烜聽著彭元瑞的介紹,首先是對大明小商人的無語。
大明本土自行流竄過來的小商人,他們這兩年估計已經坑了不少自由邦的底層老農民和小工匠。
神洲本土傳統是重農抑商的。
即便是崇禎朝以後,商人的地位開始提高了,但仍然沒有到控制朝廷的地步。
神洲本土很多對於商人的限制傳統慣例,特別是傳統文化風俗上的限制,對商人的作為仍然有比較強的限制。
比如說,在官方公開的場合,絕大部分的知識分子,仍然要將金錢視為銅臭之物。
傳統士族丶地主丶官僚之中,大部分也不以經商為榮。
商人本來正在逐步突破這些限制,他們的代言人也在民間和朝廷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他們非常幸運的遇到了朱簡烜。
朱簡烜直接引爆的工業革命和諸多開拓行動,讓大明工商業群體的規模和力量迅速膨脹。
正常情況下,等到下一次朝局變動的時候,比如說太子正常繼位的時候。
代表商人利益的官員肯定會抓住機會再次擴大影響力。
但他們也非常不幸的遇到了朱簡烜。
老皇帝透過政變換太子朱簡烜上臺,朱簡烜又透過主動引爆經濟危機,啟動了國家資本主義改造。
利用前世經濟危機中壟斷資本收割新生資本的思路。
在這個國家資本主義改造的過程中,一舉兼併和滅殺了大部分迅速膨脹起來的頂級商人群體。
朱簡烜收割了自己種出來的最茁壯的韭菜。
大明商人最核心的高層代言人,也倒在了繼續擴大朝廷影響力的路上。
有朱簡烜帶著軍屯衛所丶王有工廠丶職業官僚壓制,大明的民間壟斷資本基本不可能發展起來了。
大明本土只能有一個壟斷資本存在,那就是大明皇室和朝廷。
但是北美的自由邦沒有這些限制。
由於自由邦是真的自由,特別是中部和北方的自由邦,統治階層本身就是商人。
他們制定的法律本來就是傾向於商人的。
大明來的商人在自由邦經營,真正擺脫了包括道德在內的大部分傳統限制。
可以算是完全脫了韁的野馬,逃出了神洲道德牢籠的猛獸。
再加上他們的大明人身份,肯定讓自由邦底層的警察和法官很為難。
按照彭元瑞的講述,北美自由邦的縣級法官,審判了一些詐騙作惡的大明遊商。
這些商人無論有沒有證據證人,全都不認罪。
還非常自信的跟原告和法官辯論,大部分都讓這些法官和原告無可奈何。
他們乾的事情大多是名義上合法的,他們就是在鑽法律的漏洞。
縣的法官很難將他們治罪,就算是治罪了他們也不認。
有的直接在地方引發了混亂,有的法官乾脆讓當事人上訴到自由邦。
自由邦級別的法官,大多已經是美利堅王國貴族了,面對這些大明的犯罪也不好處理。
很多都要鬧到中央朝廷,讓王國的大臣去處理,所以彭元瑞非常熟悉。
朱簡烜也聽得出來,彭元瑞頗為嫌棄這些商人。
不過這些大明商人如果繼續鬧下去,可能會被當成威尼斯商人之類的人物。
關鍵是會折損大明人在北美民間的光輝形象。
如果這樣考慮的話,似乎應該理所當然的禁止大明商人在自由邦經營。
但是如果不同時禁止歐洲裔商人,單純的不允許大明人在自由邦經商,相當於主動限制大明人的公民權。
在自由邦範圍內將大明人打成二等公民了。
讓他們無法與歐洲裔商人競爭。
朱簡烜想到這裡,就轉頭看了一眼漢考克,北美歐洲裔商人的代表和領袖:
「既然涉及到了大明移民和歐洲裔移民的衝突,那當過大陸議會議長的漢考克閣下以為應該如何處理?」
漢考克雖然已經七年沒有見過朱簡烜了,但是對朱簡烜的印象仍然非常的深刻。
朱簡烜看過來的時候,漢考克感覺自己想法被朱簡烜看透了,也再次想起了自己當初給朱簡烜那個商業大帝評價。
漢考克當然希望將大明商人排除在自己的經營區域之外。
但這種事情只能讓國王主動決定,而不是自己單獨提出請求和建議,那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