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景觀和航運(2 / 4)

小說:大明不革命 作者:王子虛

寬度估計也有將近一百米。

而河道中間沒有橋墩和柱子,這座橋只有一個橋洞,跨度直接超過一百米了。

橋面距離水面高度有八九十米,橋面本身是完全平直的,也與兩岸地面完全對齊,車輛可以直接透過,沒有任何臺階。

平直的橋面下方,是一個半徑超過八十米的半圓形橋洞,主體用大木首尾拼接而成。

作為橋體的實際支撐結構,橋洞拱圈兩端分別壓在河道兩側的內壁上,將承載的力量傳遞到河岸的地基上。

拱圈和橋面之間也有很多大木支撐,應該是形成了現代的複雜桁架結構。

在大明本土城市區域,這種尺寸的橋已經不算少見了,不過大部分都用鋼結構建造的。

龍雀衛的工匠這是就地取材,才用木材搞出了這種規模的橋。

木橋的兩端還有可以開合的木門。

木門的兩側,整個橋四個角的位置,都聳立著一座哨塔。

朱簡烜騎馬來到橋跟前,看著寬度至少八米的平坦橋面,就忍不住讚歎說:

「這是我目前見過的最大的木橋了。

「不過北美多大木,而且目前缺乏鋼材,別的開拓點也需要造橋。

「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沒有更加巨大的木橋……」

焦循想了想說:

「目前應該還沒有比這座橋更大的木橋了。

「太平衛旁邊有美河(俄亥俄),河道水面的寬度就將近一公里。

「如果需要造橋,肯定會更加巨大。

「未來如果以太平衛為中都,肯定需要跨河發展,就需要考慮造橋了。

「但到時候是否繼續用木質就難說了。」

朱簡烜輕輕頷首,騎馬穿過橋樑,來到河對岸的地面上,順著河岸繼續向南走。

又走了沒多久,就聽到遠方隱約傳來了雷霆般的轟隆聲。

朱簡烜知道,這裡距離大瀑布不遠了。

朱簡烜繼續前行,瀑布的聲音也越來越明顯,河中的水流也越來越湍急。

河道中慢慢出現了水霧,在上午的陽光下映出了一道彩虹。

繼續往前走了五百多米,一道奔流直下的巨大「水山」,出現在了龍雀河道的正中央。

總寬度可能超過一公里,由河中島嶼分成三組,高度超過五十多米的大瀑布,終於完全展現在了朱簡烜的面前。

此時整個河道內部的瀑布上方,不斷升騰的漫天水霧籠罩了河道,讓整個瀑布水流好像在雲端一樣。

朱簡烜對眼前的景色頗為震撼,同時也有些意外的發現,大瀑布幾乎正對著河道。

正面是朝向正北方,甚至略微偏東方的,在河東岸應該也能看到。

但是想要看大瀑布正面,只能到河道中間去了。

而不是前世記憶中那樣,整個朝向片西北的方向,正對著河西岸的陸地。

不過朱簡烜很快就反應過來了。

自然狀態下的瀑布,就是會不斷後退的,因為水流是會持續向下侵蝕。

瀑布下的河床會不斷崩塌後退。

兩百多年後的大瀑布,跟現在的大瀑布,位置可能會差幾百米,這幾百米正好是河道拐彎的地方。

瀑布最初應該在北方的懸崖邊,在兩大湖自然邊界處。

未來應該持續後退到朱雀湖(伊利湖)邊,那樣大瀑布本身就會徹底的消失了。

朱雀湖水位降低數十米之後,兩大湖之間就能形成自然流淌的傾斜河道了。

與此同時,在紫微湖(休倫湖)與朱雀湖(伊利湖)之間,卻會因為落差形成一個新的大瀑布。

然後繼續重複前代瀑布的命運,不斷的向後退縮直到消失。

不過前世的美國人和加拿大人非常在意這個瀑布,在二戰後開始用現代手段改造瀑布,加固了瀑布下方和背後的河道。

改造工程大幅度的延緩了瀑布後退的速度,瀑布消失的預期從上萬年延長到了數十萬年。

每年的後退速度,從一米左右縮短到了三厘米。

從一代人以十年為單位肉眼覺察到差異,縮短到了幾代人都難以直接覺察的程度。

現在的大明移民對這個瀑布也有興趣。

瀑布兩側的岸上,都保留了一片樹林,並用幾棵樹作為柱子,修建了幾個供人歇息避雨的涼亭。

這畢竟是一個世間奇景,衛所的官民百姓總有人會想來看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