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帝一元是大明洪武年以後的傳統。
通常情況下,新皇帝靈前繼位之後的當年,仍然會繼續使用老皇帝的年號。
直到第二天新年,才會正式改元,使用新皇帝的年號。
除非是新皇帝本人沒活到第二年。
新皇帝在靈前繼位直到過年這段時間,就是處理和安排好來年事務的準備時間。
神洲皇朝的年號是有其實際意義的。
首先是在一帝一元成為傳統之後,年號通常就是皇帝本人的通俗代稱,是唯一不需要專門避諱的代稱。
有點像是皇帝的字號,在民間特別的流行。
如果皇帝沒有自己的年號,民間百姓為了避諱皇帝的名字,也會自行想出各種綽號的。
與其讓百姓們瞎想,不如自己選擇一個合乎自己心意的。
通常情況下,年號都是從古代典籍中篩選的吉祥字,通常是跟政務思想和天下的趨勢有關。
皇帝選擇年號的時候,通常會寄託著自己的執政思想,或者是對未來的期待。
所以可以根據皇帝選擇的年號,反過來判斷皇帝的喜好和傾向。
比如說隋煬帝的「大業」,這一看就是要搞事。
還有歷史上總共出現過十次的「太平」,這些皇帝顯然是真的希望天下太平。
朱簡烜對年號這個事情,還是稍微仔細考慮過的。
聽到這個問題之後,就拿起了旁邊的毛筆,直接寫下了兩個大字:
「天工」。
「取自天工開物,巧奪天工之意。」
幾個大學士看到這倆字,心中都覺得非常符合朱簡烜的作為。
朱簡烜自己的那些發明創造,確實都是巧奪天工之物。
朱簡烜對工匠丶工業的重視,也是前所未有的。
只是這倆字感覺有點過於俗氣了,沒有太多的文化內涵和韻味。
以前根本沒有人這麼選年號。
工匠的地位在崇禎以後有所提升,但終究不是特別光榮的事情,這些年才開始有所變化。
現在朱簡烜親自把工放進年號裡面,未來應該還會繼續重視工業建設。
大學士們心中各自做著評估,嘴上一起答應下來。
確定了年號,朱簡烜跟大學士們繼續交流,確定登基相關的其他安排。
比如說參加的人員,是否涉及到閱兵和遊行,是否邀請外海使者參加。
這都是崇禎朝以後才有的事情,以前根本沒有幹過這種事情。
朱簡烜稍微考慮了一下,主要是昨天在科學院發散出來的思維開始產生影響,就直接拒絕這種新時代的操作。
不搞什麼公開的閱兵和遊行,也不讓普通的平等的外國使者參與,只要求藩屬國君主來朝拜新皇帝。
朱簡烜同時下令,未來逐步減少官方的對外出口貿易,但是加大美洲和南非的金礦開發。
朱簡烜的這幾條安排,讓現場的所有大學士都非常的意外。
一直以來,朱簡烜都是特別重視對外貿易的,特別重視與歐洲各國的往來和交流的。
現在卻好像忽然變了性子,直接不想要搭理歐洲人,還要斷絕貿易。
以至於有人在心中猜測,難道陛下要閉關鎖國了?
朱簡烜倒不是要閉關鎖國,甚至中國歷史上也並沒有真正的閉關鎖國過。
只是在近代以前,一直有自己的一套對外貿易制度。
也有自己主導的一套國際規則。
神洲天朝皇帝是全天下的宗主,海內外的其他所有國家全部都是臣屬。
任何一個國家,至少要名義上承認自己是天朝臣屬,本國君主是天朝皇帝的臣子,才能夠加入天朝貿易圈。
否則你就作為野蠻人自己一邊玩去吧,天朝上國是不會與你直接做生意的。
不聽話就直接斷貢,也就是貿易制裁。
天朝對於皇朝丶藩屬丶國家的概念,也有自己獨立的一套認知體系。
與歐洲的威斯特伐利亞體系並不相同。
這個世界的大明,自從崇禎皇帝時代開始,就逐步接納威斯特伐利亞體系。
開始承認歐洲各國都是獨立的不從屬於天朝的國家,開始以相對平等的姿態與歐洲的主要國家打交道。
對於天朝體系的維持越來越不上心,這些年已經逐漸趨於名存實亡了。
朱簡烜覺得現在有必要重塑這套體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