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的子彈數量指標有差距。
制式步槍的官方稱呼是「甲型步槍」,民間俗稱澳洲連發槍,是設計基本成熟的栓動步槍。
目前北美能夠生產步槍的絕大部分零件,只有槍管和子彈需要從大明本土輸入。
在這個時代,其他國家軍隊普遍還在使用滑膛槍,拉大栓的大明軍隊可以算是人均「神器」在手了。
此時的西班牙,總陸軍編制都只有八萬多人,而且大部分部隊都是不滿編的。
西班牙人甚至還沒有火帽擊發槍,用的還是燧發槍。
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總共也有三百萬歐洲裔移民,地方上也允許組建一些民兵。
但是殖民地民兵長期不打仗,已經淪為殖民地富裕白人提升身份的工具,整天穿著華麗軍裝的軍官比士兵還多。
而且他們的武器更加的簡陋,軍隊也不會集中起來訓練,基本上就是空有一套編制了。
大明的二十萬北美民兵,是第一代拓荒的農民家庭中選出來的,不但都帶著野性,還正兒八經的打槍訓練。
再加上雙方武器差距太大,只要大明補給能到的地方,戰鬥基本上都是一面倒的結果。
所以沿海地區的進軍速度比內陸快,平原地區比山區和高原快。
北美民兵很快就佔領了整個德克薩斯。
西班牙在當地比較「重要」的居民點,聖安東尼奧的一千多移民和民兵,都沒有開槍就直接當了俘虜。
各個據點的西班牙移民,都被驅趕著到了沿海地區,留下一部分民兵集中看押管理。
大部軍隊迅速越過了當初約定的邊界格蘭德河,繼續南下佔領洛基山腳下的平原地區。
另一部分部隊,順著格蘭德河谷,向西穿過了洛基山,與西海岸的軍隊匯合。
留下部分民兵控制河谷,更多的軍隊順著西海岸南下。
納爾遜指揮的海軍,也很快把北美的軍隊送到了古巴的各個港口城鎮上,迅速控制了整個古巴島。
與此同時,海地島的軍事行動也已經開始。
在十年前的時候,大明就控制了海地島西部地區,也就是原有的法國殖民地。
在平定島上黑奴叛亂的時候,大幅度壓低了黑奴的數量,同時陸續向島上輸送了三十萬移民。
按照大明的屯田衛所標準,三十萬移民之中有至少六萬民兵,以及一到兩萬正規軍。
大明對西班牙宣戰的訊息送到海地,早有準備的當地大明軍隊立刻行動起來,向東進攻奪取西班牙控制的據點。
秉著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的思想作戰……
在大陸的南端,西班牙拉普拉塔總督區東南部,布宜諾斯艾利斯兩側的大明移民,現在已經積累到了三百萬人。
也就是有至少十二萬正規軍和將近六十萬民兵,比西班牙拉普拉塔總督區的人口都要多。
戰爭開始之後,三萬主力軍衝進了只有八萬人口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兩萬主力軍衝進了擁有五萬人口的蒙德維的亞。
毫無懸念的戰鬥結束後,主力軍控制了拉普拉塔河兩岸的兩座關鍵城市,而後數十萬民兵開始湧入。
每個當地的大明民兵帶著自己的家庭,進城之後負責管轄一戶西班牙移民。
正規軍和更多的民兵,乘坐準備好的蒸汽船,順著拉普拉塔河逆流而上,進攻和控制拉普拉塔總督區的其他據點。
同樣是沿海地區進攻速度更快,內陸地區的進軍速度相對較慢,主要是需要時間運送人員和補給。
拉普拉塔地區的作戰基本由本地軍隊完成,不需要其他地方的軍隊專門支援。
只有開普敦艦隊封鎖海域,切斷西班牙的補給和資訊傳遞。
從澳洲地區出發的軍隊,在南美洲西南部海岸登陸,在安第斯山脈的西側,順著海岸線北上,奪取智利丶秘魯等地區。
從非洲西部出發的軍隊,在加勒比海納爾遜艦隊的協助下,負責奪取新格拉納達總督區加勒比海沿岸據點。
——
在新大陸的戰爭全面展開,戰火遍地開花之後,大明對西班牙宣戰的訊息,才在歐洲慢慢展開。
歐洲各國中最先收到訊息,當然也最先開始發愁的,自然是西班牙的盟友法國。
戈多伊專程親自去了巴黎,首先見到了法國外交大臣塔列朗。
塔列朗是曾經的啟蒙主教,後來的革命主教,是雅閣斌派執政時期的外交官。
一路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