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舵,關鍵時刻參加了拿破崙的政變,在拿破崙擔任執政後,被任命為外交大臣。
塔列朗弄清楚怎麼回事之後,沒有直接帶著戈多伊見拿破崙。
自己帶著十二分的愁苦,單獨去見了拿破崙,說明大明和西班牙的營情況,最後鄭重的提醒拿破崙:
「執政官,大明攻擊了我們的盟友西班牙,法蘭西現在應該對大明宣戰了。」
拿破崙板著臉反問:
「對大明宣戰?你完全不瞭解這些年戰場上的變化嗎?
「我們的火炮和步槍,都不能與大明匹敵,應該說是差距過於巨大。
「我們的軍隊無法戰勝大明人,對大明宣戰等於送死。」
塔列朗嘆了口氣說:
「閣下,我自然是知道這些情況的。
「但西班牙是法國的盟友,如果對大明的襲擊放任不管,就會損害法國的聲譽。
「可能導致其他的姊妹共和國發生動搖,讓各地叛軍的精神振奮,進而組織更加兇猛的進攻。
「關鍵是會進一步損害您的威望……」
拿破崙聽到這個提醒,瞬間就明白過來了,心情也變得比較糟糕。
法國周邊的征服地區,也就是那些新建的共和國,實際上都是法國的僕從國,大部分都算不上多麼安穩。
很多地方的勢力錯綜複雜,絕大部分地方都有不服氣的保王黨,不斷有大大小小的叛亂髮生。
現在是依靠法國的強大武力壓制,讓那些新共和國的反對勢力不敢輕舉妄動。
依靠法國的武力保護,讓新共和國的統治集團維持統治。
一旦法國的力量出現衰退的跡象,這些地方的局勢多半也會跟著改變甚至逆轉。
盟友遭到進攻而不敢去救,就是一種力量衰退的象徵。
與此同時,拿破崙想要更進一步,按照神洲的傳統方式,自己給自己加冕成為皇帝,現在已經開始準備了。
計劃是自己的民法典制定完成,公佈下去之後就準備加冕典禮。
但想要當皇帝,就要儘量戰無不勝的形象,自己面對大明又不可能做到戰無不勝。
拿破崙皺著眉頭追問塔列朗:
「有沒有名義上對大明宣戰,但是同時規避與大明實際作戰的方法?」
塔列朗早就想過這些事情:
「我們可以嘗試派人去聯絡大明人,向他們宣告我們只是因為西班牙,不得不對他們宣戰,但實際上不會發動進攻。
「關鍵是希望大明人不要進攻歐洲的法國控制區,不要進攻西班牙本土,專心奪取西班牙的殖民地……」
拿破崙馬上問:
「能成功嗎?」
塔列朗不敢保證:
「我可以派人去試試,但是這種事情沒辦法預測,大明的選擇我們難以判斷。」
拿破崙無奈的嘆息著說:
「我明白了,那就儘快安排人去試試吧。」
——
戈多伊同時派了人去英國倫敦,希望英國人能夠改變態度,共同對抗來自東方的大明人。
英國人此時的狀態同樣糾結。
英國最近這些年任期最長的首相羅金漢侯爵,在擔任首相十五年之後終於難以維持政局的平衡了。
在越來越多的政敵的攻訐中,本來就年長體衰的羅金漢侯爵,因為過度勞累在1796年去世,比原有歷史上多活了十多年。
維持派系平衡的關鍵角色去世,英國政壇旋即在激進派和保守派的公開對抗中陷入了混亂。
直到小威廉·皮特在國王喬治三世的支援下,重新組建了英國內閣和政府。
之所以稱其為「小威廉·皮特」,是因為他的父親「老威廉·皮特」也曾經擔任過英國首相。
關鍵是帶領英國取得了七年戰爭的勝利。
他在《論英國人個人居家安全的權利》中的一段話,還被人總結成了「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這套說辭。
皮特的舅舅喬治·格倫維爾也當過英國首相,後來皮特的表弟也當上了英國首相。
皮特家族和格倫維爾家族合作,以及與之相關的其他的政治力量結合,在這個時代形成了一套頗具勢力的關係網。
所以在原有的歷史上,小威廉·皮特以僅僅二十四歲的年齡,成為了英國年齡最小的首相。
在這個世界,因為羅金漢侯爵長壽,小皮特沒有那麼早嶄露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