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順天府。
段玉裁離京之後不久,汪萊的黃淮治理勘探隊也組織完成了。
勘探隊分成了兩個小組,每個小組的核心成員是朱簡烜的兩個弟子和六十二個學徒。
曹振東安排了一個師配合勘探行動,平時會有一個團直接跟在探勘小組的身邊,負責貼身護衛並協助勘探。
一個旅在小組活動區域附近的城市駐紮巡邏,鎮守探勘隊伍所在的區域,確保周邊地區的安全。
在勘探隊伍需要更多人手的時候,這個旅會調派更多人過來幫忙。
最後剩下一個團,負責兩個小組與後方的聯絡,負責到各個地方要資源並運送資料。
兩個小組中,上游小組負責開封及以上區域,調查陝西丶山西等地黃河中上游和支流沿岸的情況。
下游小組負責開封以下,河南和南直隸地區的黃河干流情況,淮河干流和中下游情況,洪澤湖和高郵湖等湖泊的情況。
汪萊自己帶隊負責下游,把隨行的一個團在黃河兩岸散開。
自己和另一個弟子分別帶著一半學徒,在黃河兩岸指揮這些士兵,用裝置檢測記錄詳細海拔資料,記錄兩岸河堤的等情況。
黃河干流等情況記錄完畢之後,兩岸的隊伍在清江浦匯合,一起來到了洪澤湖大堤上。
在洪澤湖水匯入黃河的地方,汪萊的情緒格外高漲:
「洪澤湖的差事要結束了,未來洪澤湖水排空,這裡就有三百萬畝良田!」
跟汪萊搭檔的李寶柱忍不住說:
「汪師兄,這話可說不準吧,就算是未來黃河改道,這洪澤湖也可以繼續灌溉,為了淮河下游的田……」
汪萊頗為篤定的說:
「不用了,以後淮河上游灌溉靠淮河,下游灌溉可以靠三江湖。」
李寶柱就有些無語:
「汪師兄你又提三江湖,那可是在遙遠的東北,幾千公里之外啊。」
汪萊理所當然的說:
「順著燕山丶太行山丶大運河引過來就行了。」
李寶柱知道汪萊的設想,但始終帶著幾分難以置信:
「在東北蓄水成湖,再修建大堤引到河南,師兄你確定這工程能辦成?
「老師但是對這個工程設想,其實是抱有很大的疑慮的吧?」
汪萊馬上興致勃勃的跟兄弟解釋:
「老師當時確實抱有疑慮,換任何一個人都會抱有疑慮。
「因為我在順天府的時候,考慮不是太過周全,當時沒有意識到,這個工程的最大作用。
「現在看著洪澤湖,看著潘季馴老先生的設計,就知道這事兒肯定能成了。
「老師說過,三江澤大湖可以不建,但是黃河必須要治。
「現在我發現,建設三江湖水庫,再引黑水南下,可以根治黃河泥沙沉積的頑疾。」
李寶柱也是聰明人,聽到汪萊提到潘季馴和泥沙,直接就明白過來了:
「你是說,引黑龍江的水,衝黃河的沙?」
汪萊用力的拍了一下巴掌:
「沒錯,黃河最大的問題,就是水少而沙多。
「水少則下切的力量不足,上游來的大量泥沙沉積在了河道中,導致河道越來越高。
「若是水多了,那泥沙就不是很大的問題。
「潘先生束水衝沙是良策,但是可惜只能用淮河和洪澤湖的水。
「這樣黃河最下游固然沒有大問題。
「但是我們也都知道,黃河泥沙沉澱最嚴重的地方,就是離開了渭河谷地,河道迅速下降到平原的地方。
「也就是洛陽到開封那片區域。
「現在我們勘探的情況也確實如此。
「現在黃河最下游的河堤,情況都不算特別的惡劣,還能繼續使用很久。
「但是開封段的河堤已經太大了,繼續修築的成本越來越高,未來潰堤肯定是在這片區域。
「只有將黑龍江的水引到洛陽附近,直接讓黑龍江水與黃河水合二為一,才能徹底解決衝沙用水來源的問題。
「黃河汛期,用黑龍江水稀釋黃河水,降低泥沙與水的比例,加大河水流速,降低沉澱下來的泥沙量。
「枯水期繼續放黑龍江水,沖走黃河尋去沉澱下來的泥沙。
「三江澤水庫和引黑水入關的工程一旦建成了,未來黃河就不會再是一條地上河,黃河的河道也可以正常通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