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西班牙的決定和勘探隊的發現(3 / 4)

小說:大明不革命 作者:王子虛

我們甚至可以讓直接讓黃河走大運河入海。

「只要送進大運河裡面的水量足夠大,沉澱下來的泥沙堆高河床的速度,就會小於河水自然下切的速度。

「那樣河道自然就能長期穩定了。」

李寶柱聽到半截就完全明白了,聽完之後有些出神的唸叨說:

「這樣真的能根治黃河……這樣三江水庫和引黑水入關的工程,就真的不得不做了啊……」

汪萊這時候又嘆了口氣:

「其實長江水更多,距離洛陽和開封也更近,但是湖北山脈和地勢過於崎嶇,不適合修建河堤形成超級運河。

「關鍵是沒有地方建設大型湖泊,沒有辦法積蓄足夠多的水量,也就沒辦法在枯水期持續放水。

「除非是把整個重慶府都變成湖,但單純移民的成本就比封閉三江澤高太多了。

「相比於淹沒重慶,還是淹沒三江澤,更加容易接受一點。」

李寶柱想了想說:

「我覺得也是可以試試的,長江水量比其他河流大多了,就算是枯水期的流量,也未必比黑龍江的平均流量小。

「而且,長江中游,三峽地區,天然就適合建設水電站。

「三峽以上,重慶地區海拔將近三百米,出了三峽進入湖北,海拔就只剩下幾十米了。

「我覺得可以申請安排人手去勘探一下,評估在當地建設水電站的可能性,評估引江水順流去河南並進入大運河的可能性。

「如果可行的話,那黑龍江水就不必引到河南了,直接在順天府進入大運河,然後在天津入海就行了。

「這樣還有機會在京師附近建設效率更高的水電站。」

汪萊也考慮了幾秒鐘:

「行,這申請你寫吧,我就不摻和三峽的事兒了,黃河和三江澤大湖的事情,我這輩子能做成了就值了。」

李寶柱提醒說:

「萬一老師下定決心,要把重慶地區淹沒,用來蓄水供應中原呢?」

汪萊直接搖頭擺手:

「不可能……應該說,就算是用重慶蓄水成湖,也最多隻是用來發電和防洪,根本沒辦法供應黃河衝沙的需求。

「出川之路我們都清楚,那地方的山巒太過崎嶇了,沒辦法像東北一樣,修築河堤導引水流。

「最多是把漢水上游引入中原,但是這個水量就比黑龍江差太多了。

「雖然黑龍江比長江遠得多,但是引外來水流衝沙的實現難度,卻又比長江要低得多。

「我可以在你的方案上簽字,表示贊成和支援在三峽建設水電站。

「因為黑龍江水引入中原衝沙,能用來發電的就非常有限了,還要另外建設足夠大規模的發電站。」

李寶柱稍微有點遺憾的說:

「那好吧,我自己寫方案,回頭找師兄簽名。」

與此同時,黃淮治理勘探隊的上游小組,也已經深入了陝西內陸。

上下游小組的任務不太一樣。

下游主要是勘察測量黃河河道和大堤,以及淮河和洪澤湖的河道以及大堤的情況,主要目的是在河湖本身。

上游小組就是分析黃河泥沙的來源,在黃河周圍的環境。

他們看著黃河在黃土之中蜿蜒流淌,看到大量的黃土跌入黃河河道之中,隨著水流奔向下游。

他們發現,有樹丶有草的地方,落入河道中的泥沙會相對減少。

所以植樹種草能減少黃河的泥沙,這是宋朝人就已經發現的道理,現在的勘探隊伍也能意識到這一點。

但是黃土高原上的居民也要生活,需要柴火做飯取暖,需要草料餵養牛羊。

所以只要有人生活的地方,山坡都是光禿禿的。

現在整個高原上,只有築壩淤田的地方,不但能把土留在原地,還能讓流過的水流變清。

勘探隊伍自然也會直接記錄下來。

另一邊,水部和北方工程公司,共同組織的三江澤工程勘探隊,也陸續出發去了東北。

三江澤工程勘探隊也分成了兩個小組。

遼東小組順著遼河平原北上,測量從遼河上游到松花江上游河谷之間,總體海拔最低的連線線路。

如果讓三江湖水自然南流進入渤海,這個最低線路就是未來的最佳河道路線。

同時確認松花江上游河道和周圍河谷沼澤的海拔資料,確認松花江流域和遼河流域分水嶺的位置和高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