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誰來治理,要等待大明皇帝的命令。
但是他們也同時強硬的表示,在大明皇帝的命令下達前,任何他國軍隊未經允許,擅自進入大明軍隊的控制區,都會他們被視為敵人,會用任何手段予以打擊和消滅。
根據大明皇帝以往的風格,各國的流亡君主和貴族以及保王黨人,絕大部分都認為大明不會直接吞併這些地區。
但大明軍隊既然已經強行佔領,而且故意拒絕直接轉交給他們,那多半是要準備在戰爭結束後,向他們索要一定的代價了。
於是這些人就開始忐忑不安的揣測,大明皇帝最終會向自己索要什麼代價,才會歸還自己的領地。
不過無論代價具體是什麼,大明幫自己拿回來的土地越多,自己需要付出的代價也越高。
那現在自己儘可能多拿一點土地,儘量少藉助一點大明軍隊的力量,那未來應該能少付出一些代價。
他們當然不敢直接與大明開戰,不敢強行去奪取大明已經控制的佔領區,只能把力量集中到法國佔領軍頭上。
他們再次組織更多的傳統軍隊,試圖趕在大明軍隊之前,進攻各地的法國駐軍。
結果再次大敗虧輸,他們也意識到了一個問題。
大明人打法國人似乎輕鬆,但那跟自己沒有什麼關係,自己本來就不是法國人的對手。
歐洲的戰爭,仍然完全被大明主導,他們根本插不上手。
只能跟在大明軍隊後面做做樣子。
隨著大明與拿破崙的秘密協商結束,法國佔領軍開始主動撤退,事實上向大明移交佔領區。
拿破崙需要控制的地區也隨之迅速減少,自然也能集中了更多的力量,繼續與歐洲的其他傳統君主的軍隊作戰。
在過去幾年的戰爭中,拿破崙手下的將領們已經佔領了大量原本屬於波蘭的土地。
現在拿破崙準備奪回波蘭在1772年之前的全部疆域。
按照大明皇帝的意思,只要原本屬於波蘭,此時被拿破崙佔據,都可以封給拿破崙。
與此同時,拿破崙與貝爾蒂埃商量過之後,安排達武北上進攻東普魯士,嘗試攻克柯尼斯堡,徹底摧毀普魯士。
因為普魯士曾經也是波蘭國王的封臣,柯尼斯堡所在的東普魯士地區勉強也可以算是波蘭疆域。
拿破崙的參謀甚至提議,嘗試恢復1667年乃至1629年以前的波蘭疆域。
只有先把地拿到手了,才有機會向大明爭取。
此時歐洲各國絕大部分主力部隊,在正面戰場上全都不是拿破崙的對手。
歷史上是的拿破崙,在1812年深入俄國內陸的目的是迫使俄國投降認輸,拿破崙在進軍過程中是連戰連捷的。
但是俄國始終不願意投降,最終利用龐大縱深搞堅壁清野,在寒冬的配合下耗死了拿破崙的軍隊。
現在拿破崙的目的就是搶周邊的地盤,而不是迫使俄國屈服,根本就不會深入俄國內陸。
拿破崙的軍隊雖然已經與法國本土隔絕了,但他現在是以波蘭國王的名義作戰。
他率領法國軍官和老兵,帶著波蘭當地的新士兵一起,在戰場上收復波蘭曾經的土地,軍隊計程車氣仍然頗為充沛。
拿破崙已經很久沒有親自到前線作戰,現在再次直接指揮戰後,立刻就展現了巨大的破壞力。
俄國丶奧地利丶普魯士三國,此時都是又驚又怒,關鍵是還無能為力。
軍隊正面擋不住拿破崙,在戰場上節節敗退,不得不放棄一片又一片的土地,驚怒交集也沒有用。
倒是恰好趕來的大明的使團,讓俄丶奧兩國稍微鬆了口氣。
此時達武已經攻克柯尼斯堡,普魯士國王威廉·弗里德里希三世沒有來得及逃跑,被達武直接俘虜了。
大明使團抵達漢堡之後,楊遇春就讓拿破崙留在漢堡的使者回去報告。
拿破崙收到通知後隨即返回華沙。
拿破崙滿懷著感慨和遺憾,先簽署了一連串的檔案,宣佈放棄法蘭西大統領丶放棄義大利國王丶放棄德意志國王等頭銜。
然後舉行接受大明皇帝冊封的儀式,接受大明波蘭國王的冠冕丶詔書丶印信丶金冊。
最後代表波蘭簽署大明與波蘭的宗藩條約。
大明的使者帶著拿破崙簽署的檔案和條約,先返回漢堡向楊遇春報告,然後乘船前往安特衛普。
此時的安特衛普,大明法蘭西國王路易·約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