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傾蓋金蘭五結義 偶拾奇方首成丹(5 / 5)

小說:蘭若蟬聲 作者:掃葉僧

忙碌間,便忽然衝過一匹高大的烈馬,縱是慶雲急忙向懷裡奪了幾把韁繩,也險些撞到門口負責招呼客人的管事。

那人一見這架勢,並不以為意,反而擠出個笑臉,忙不迭地招呼,

“這位軍爺,多謝賞光。裡面請!裡面請!二虎收拾個,啊,三個上座!”

這管事眼光犀利,看見後面還綴著兩騎,便一併招呼起來。

那名叫二虎的小夥帶了幾個下人,熱情地牽過三人手中韁繩,

“幾位軍爺大駕光臨,鄙館那可是蓬蓽生輝吶!先請上座用些茶水點心,聽聽小曲兒。屆時捧個人場,自然另有謝禮!”

𣈶之立即會意,這是被當作了蹭吃喝的軍官,便也不多辯駁,向二人使了個眼色,大大方方隨二虎走了進去。

》》》》》敲黑板時間《《《《《

火藥,是中國古代一項偉大的化學發明。

火藥的工業化,當然是晚唐之後的事情。但是如我們之前所述,工業化並不不是發明誕生的標準。

火藥的發明者是中國丹家,很難說是一人,一朝之事。關於可燃硝石配方,早在晉代典籍《抱朴子》中就有記載。

其實在更早些時候,漢魏時期的丹家著作《周易參同契》,《三十六水法》中都有關於硝石,硫磺特性用法的記載。

本書中登場的華陽先生陶弘景,就是丹道大家之一。他所著《本草經集註》中,對硝石的燃燒,以及利用焰色確定成分的方法做了詳細註釋。對於早期火藥雛形,是有一定認識的。

而空氣中含有陰陽二氣,陰氣助燃的說法,出現於一本叫做《平龍認》的抄本中。這本書現在已經失傳,但曾被一位德國學者引用以講述東方化學發現,在西方世界中有一些影響。根據這位德國學者的描述,他得到的抄本成於唐代,原作者不知出自何朝,音譯毛亨(毛遂侄?)。而他在論文中引用的該書第三章法語譯本,也是目前此書唯一可以查閱到的片段。

該書對陰氣的描述不只限於助燃,其中提到的製備方法,也與今日化學所定義的“氧氣”非常接近。中國古代丹家對化學的認知,由此可見一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