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聽見這話,全都沉默。
沒有人否認這是聖人之道。
方休見狀,又道:“因而,聖人之道並不只在聖賢之書,讀過聖賢書的人,可以懂得聖人之道,也可以不懂聖人之道。
沒讀過聖賢書的人,也可以懂得聖人之道,當然,也可以不懂聖人之道。
聖人之道並不在書上,而在各位的心裡。
一個人,即便沒有讀過書,可是他心裡所想乃是天下百姓,乃是國富民安,並且為之而努力。
無論種地亦或者是做工,這都是聖人之道。
一個人,即便讀過了書,可是他心裡所想皆是自己,讀書只為了入朝為官,入朝為官只為了自己一人衣食住行,所做之事,只為貪享榮華富貴。
那麼,這個人便是對聖賢之書倒背如流,也沒有餞行所謂聖人之道......”
眾人,尤其是那些出身世家計程車子聽見這些話,都微微皺起了眉頭。
因為,這些話就如同一柄柄利劍,紮在他們的心裡。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出身寒門計程車子也是面露思索之色,而後......有些愧疚。
他們讀書究竟是為了天下百姓,還是黃金屋和顏如玉。
這隻有他們自己心裡知道。
片刻之後,有人開口道:“可這與是否該埋頭苦讀有何關係?”
這個問題問到了關鍵。
方休所說皆是何為聖人之道。
可是,之前那名年輕士子問的卻是......是否該埋頭苦讀,不理世事。
兩者有聯絡,可是並不能完全畫上等號。
方休聽見這話,臉上露出笑容,繼續道:“當然有關係。
一個人讀書自然需要知道為何讀書,知道了為何讀書之後,你所問的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
讀書是為了聖人之道,而不在讀書本身,因而,只要能懂聖人之道,即便不讀聖賢之書,又有何不可?”
此話一出,自然又引起一陣風波。
不讀聖賢之書,又有何不可......
這句話若是沒有剛才那些鋪墊,說出來之後,這些寒窗苦讀十餘年計程車子怕是要一擁而上,將方休摁在地上,暴打一頓。
因為這句話等同於否認他們之前十餘年的努力。
可是,有了之前那些話的鋪墊,竟然讓他們覺得......似乎有幾分道理!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