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小時不算短暫,足夠英立言聽完任務簡報,再次駕駛戰鬥機飛赴戰場。
回到基地之後,英立言才得知,文翰成功跳傘,已經被海警官兵救了起來,章曉天卻沒這麼幸運。兩位戰友一死一活,英立言是悲喜交加,只是在這個時候,他沒有多餘的時間來縱情發洩。
沒等英立言主動請戰,任務就安排了下來。
在空軍的作戰部隊到達前,英立言所在的大隊依然是主力。受到作戰半徑限制,多工中隊,也就是裝備j-10c的中隊繼續執行為預警機等支援飛機護航的任務,而英立言所在的制空中隊將再次前出事發海域,迎接扶桑戰鬥機的挑戰,為滯留在事發海域的人員與艦艇提供空中掩護。
這次,出擊的戰鬥機是八架。
英立言領導的小隊仍然擔負突擊任務,只是沒有攜帶重型空對空導彈,在那兩個過載掛點上用複合掛架各攜帶了兩枚pl-12。不是說重型空對空導彈不好用,不然英立言也無法成為歷史上第一個擊落預警機的飛行員,而是庫存用光了。不只是英立言所在的大隊,整個海航,甚至連空軍都沒有幾枚這種導彈。很簡單,這種重型空對空導彈還在測試階段,連軍方驗收都沒開始,需要多少才生產多少。由英立言他們在戰鬥中打出去的四枚就是最後一批用來測試的樣彈。即便生產導彈的工廠加班加點,最快也要等上半個月,然後還要由軍方技術人員進行改裝,為導彈裝上制導裝置與戰鬥部,才能交付給作戰部隊,而且未必能在實戰中發揮價值。
很簡單,測試樣彈的可靠性實在是太低了。
在之前的戰鬥中,英立言與僚機總共用了四枚導彈,結果只有三枚成功打了出去,僚機的一枚導彈沒與掛架解鎖,最後在返航途中用緊急解鎖裝置丟掉了導彈。在打出去的三枚導彈中,只有兩枚飛完四百千米的射程,由僚機發射的那枚導彈在飛行途中與載機失聯,根本不知道飛到哪裡去了。即便是最後的兩枚導彈,也只有一枚的導引頭在最後順利啟動,進入了自導階段。也就是這枚導彈,打中了那架毫無防備的e-767,英立言也由此成為歷史上的第一人。
顯然,運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當然,英立言並沒指望靠運氣再打下一架預警機。
英立言的運氣,主要來自敵人,而不是自身。
在他與僚機突擊的時候,e-767上的控制指揮人員肯定沒有想到他們駕駛的戰鬥機攜帶了射程超過四百千米的空對空導彈。與此同時,由文翰與章曉天駕駛的j-11c突然從超低空殺了出來,完全打亂了敵人的戰術安排。四架f-15j立即轉向迎戰,把原本應該用來對付英立言他們的aam-4b全用來對付文翰與章曉天。因為文翰與章曉天沒有轉向規避,在被擊落前完成了對pl-12的引導工作,所以四架f-15j在擊落兩架j-11c的同時,也被j-11c發射的pl-12鎖定,而且最終全部被擊落。直到這個時候,e-767都沒轉向規避,只是調派另外四架f-15j去攔截英立言他們的兩架j-11c。英立言沒有浪費文翰與章曉天爭取的機會,在距離e-767大約三百五十千米,也就是j-11c的火控雷達剛好能夠鎖定e-767的距離上發射了重型空對空導彈。此後,英立言他們利用kj2000提供的戰場資訊,以指令的方式控制導彈飛向目標。直到最後十多秒,英立言與僚機才轉向,用火控雷達最後一次照射e-767,完成了中繼制導的最後一步。雖然此時他們與e-767的距離超過了四百千米,火控雷達只能勉強探測到e-767,根本無法鎖定,但是獲取的資訊足夠讓重型空對空導彈飛到距離e-767四十千米的地方,從而用導引雷達鎖定e-767。即便e-767在這個時候發現了來襲導彈,也來不及進行規避。
很明顯,這裡面有很多的巧合。比如在整個交戰過程中,e-767的雷達都盯著幾百千米外的j-11c。文翰與章曉天是從超低空出現的,因此在他們殺出來的時候,e-767的重點搜尋區域是低空。隨後,e-767把重點轉向了英立言這邊,而這個時候,英立言他們已經發射了導彈。雖然英立言他們在高空,但是始終保持在一萬米左右,轉向規避時的高度落差不會超過一千米。重型空對空導彈採用的是類似於彈道導彈的高拋彈道,在發射之後首先爬升到數萬米高空,以此降低飛行阻力,在到達目標上空之後再俯衝發起攻擊。e-767的雷達以持續跟蹤的方式照射分兩批出現的四架j-11c,沒能及時發現導彈。很明顯,只要e-767的雷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