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3 / 4)

不能夠影響司馬懿的決策。

B、向曹家告密。如果司馬孚為了做一個忠臣,向逐漸衰敗的曹家去告密,採取大義滅親的舉動,把逐漸強盛的司馬家全部推上斷頭臺。司馬家族謀反失敗的結果肯定是滅九族,刨祖墳。

在當時孝道之上的年代,他肯定不會得到什麼忠君的美名,即使自己因為告密有功而能夠獨活,但是他告密的行為肯定是對祖先最大的不孝吧,整個家族都沒有了,祖墳也都被刨了,他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嗎?

C、保持中立。對於司馬懿謀反的行為,採取不聞不問的態度,任憑事態的發展。

如果謀反成功的話,即使自己能夠保住自己的富貴,但是也不會再得到重用的機會,也難保司馬懿因為自己坐視不管,對自己痛下殺手。

如果謀反失敗的話,作為司馬懿的親兄弟,誅九族的時候,曹家肯定不會因為他沒有參與而刀下留人吧。即使他想逃離這場權力鬥爭,他也無處可逃,蜀國、吳國肯定不敢接納他,何況當時逃跑也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D、默許並支援謀反。作為一個有著幾十年鬥爭經驗的官場老手,他也看到了曹家開始對司馬家下手,逐漸解除司馬家的權力,直到能夠徹底消滅他們,而且這個消滅一般都會以謀反的罪名來誅滅九族,自己肯定不能夠獨活,不謀反就意味著自己被消滅。

自己和司馬懿相處幾十年,他不可能不清楚哥哥的心思,不可能沒有察覺到哥哥的謀反行為,當自己的哥哥為了司馬家的基業,舉兵謀反的時候,“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他不能夠袖手旁觀,即使心裡再怎麼不情願,他也必須站在哥哥的陣營中,幫助哥哥謀反成功,他必須為整個家族的命運負責。

E、自殺。既然左右為難,司馬孚可以選擇自殺的形式來結束自己苦惱的人生。

自殺的確可以很好的表達自己對魏朝的忠心,既然不能夠阻止家族謀反,那就以死明志,自己是效忠魏國的忠臣。但是他也應該想到自己自殺對司馬家造成的後果,自己是司馬家族的一名重要成員,位居高位,掌握一定的兵權,他的死不但使司馬家失去一些兵權的控制和一些重要將領的聯絡,還有人因為司馬孚的死,離開司馬家族,自己人都對家族都沒有信心,還怎麼去要求別人效忠。

在權力鬥爭的關鍵時刻,司馬懿也許因為弟弟的死,會產生一些動搖,或者其他不可預知的想法,最嚴重的結果也許會是謀反失敗,即使自己已經死去,也不會得到安寧,墳該挖開的,還是要挖開的。

F、殺掉司馬懿。為了向曹家盡忠,司馬孚可以設計把司馬懿及其兒子全部殺掉,然後交出自己的權力,告老還鄉。

不過這樣的後果是自廢武功,即使曹家不想滅族,也難保以前得罪的權臣不借機滅司馬家的九族。到時候別人怎麼殺你就怎麼殺你,哭都來不及,只能夠在面對屠刀時,大喊“老臣冤枉啊,請陛下為我們做主。”

H、隱退山林。自己帶領的家人跑到一個沒有人的地方,躲避這場不知道是福還是禍的鬥爭。

當時的確還有很多地方不在朝廷實際控制的區域,他可以建立一個陶淵明式的世外桃源,來保持家庭不受到傷害。但是當朝廷特別想找一個人的時候,還是能夠找到的,不管你是跑到天涯還是海角。

I、……

這是一個單項選擇題,雖然沒有標準答案,但是一旦選錯,就有被滅九族的危險。

在你死我亡的權力鬥爭中,在守孝和忠君不可兼得的時刻,一般人首先要維護自己家族的利益。按照正常人的思維,司馬孚作為司馬懿的親兄弟,他不得不選擇默許並支援哥哥謀反的行為了。

當司馬家族取代曹家成為皇族,曹家已經不能夠威脅司馬家生存的時候,作為前朝的舊臣,他能夠做的事情,也只能夠為曹家爭取更多的權益,表達自己的忠心,總比那些落井下石,一言不發的牆頭草強百倍吧。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不要總是拿著道德的最高標準,去苛求一個人。

司馬孚活的很苦惱,很矛盾。獨特的身份,讓他不得不站在謀反的陣營中;忠君的思想,讓他雖位居晉朝臣子的最高位,卻不以此為榮,反而以魏臣自居,為曹家爭取更多的權益。

他應該算是一個被謀反的忠臣。

另外,透過拒絕司馬炎賜給的陪葬品,也可以證明司馬孚忠於魏朝的心思。

在司馬孚死之後,司馬炎下令,賜予司馬孚專供王公貴族所用的棺木東園溫明秘器。各項事宜的施行,全都按照漢代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