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晉犁一遍,再接收過來。
讓鳳囚凰背“清洗”的鍋,可能會顯得虛偽,但是站在大夏的角度,這是對大夏最有利的方式,相信鳳囚凰也能理解。
而且以鳳囚凰的傲氣,也不想將一個烏煙瘴氣的大晉交給歐陽朔。
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
等到鳳囚凰完成大清洗之後,再將大晉王朝併入大夏,彼時大夏就能以“拯救者”的身份出現,平息因清洗產生的後遺症,還能順勢收買人心。
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保住一個相對完好的大晉,畢竟歐陽朔也不希望,接收過來的是一個爛攤子。
對鳳囚凰而言,大晉王朝就像是她的“嫁妝”,“嫁妝”的好壞,某種程度上也關係未來鳳囚凰能在大夏走到哪個高度。
相比白樺等人,鳳囚凰到底是後來者。
歐陽朔對鳳囚凰是非常器重的,也給予了很高的期望,自然不希望鳳囚凰剛一加入大夏體系,就惹來非議。
京都城,城西別院。
來到京都城,歐陽朔既沒接見大清王室成員,也沒大張旗鼓地接見大清舊臣,而是窩在一處清淨的別院,低調處理戰後之事。
呆在房間,歐陽朔依然可聽到來自街道的熱鬧喧囂,爆竹聲不斷,那是京都百姓在大肆慶祝,慶祝大夏“收復”京都城。
滿漢之間的恩仇,還真是理都理不清。
就算歐陽朔再如何低調,他的出現,還是在京都這潭池水中激起浪花。無需歐陽朔出面,僅憑他的名字,就能給這座古老的城池帶來威懾。
喧囂的京都城,似乎一下就變得安靜起來。
有句話說的好,叫“人的名,樹的影”,歐陽朔現在已經達到這個境界,僅憑名字,就能辦妥很多人再怎麼努力都辦不妥之事。
就像這次。
歐陽朔雖未露面,僅僅呆在別院,可因為他的存在,大夏派來接收京都城的官吏一下就感到,此前困難重重的工作,一下變得順暢起來。
之前遇到的阻力,似乎一下消失的無影無蹤。
大夏朝廷已經決定,將京都郡併入北疆行省,北疆都護府也將搬遷至京都城。未來的京都城,將定位為王朝在北地的中心城池。
以京都城為中心,輻射整個北方地界。
對這樣一座具有戰略地位的城池,朝廷自然是非常上心的,重視程度,完全不下於接收一行省之地。
京都城還有一點跟其他地方不同,就是城中官吏以滿人為主。
這自然是不行的。
朝廷已經決定,將京都城五品以上官吏悉數撤掉,除留下少數幾位風評較好者,剩下的要麼貶為庶民,要麼發配至其他行省。
這麼做,阻力自然不是一般大,畢竟是砸了人家的鐵飯碗。如果不是有歐陽朔在京都城親自坐鎮,即便以大夏如今之威望,怕是也要出亂子。
除了城中官吏,更棘手的是如何安置清朝王室,尤其是康熙帝。
對此,朝廷有兩種意見。
一種認為,應該參照朝廷對大漢王室的安置辦法,敕封康熙為清王,將其限制在王府之中,以此安撫民心。
可也有人不放心,認為康熙不比前大漢太子劉弗陵,在滿人中間,有著無與倫比的威望,就算限制康熙出行,他也還是會在暗地裡發揮作用。
與其如此,不如將康熙賜死,一了百了。
這種辦法同樣有人反對。
一則賜死一位已經投降的帝王,有失王朝風度;二則如果開了先例,只會讓未來的王朝抵抗到底,誓死也不投降。
爭來爭去,最終還是要歐陽朔拍板。
歐陽朔琢磨了一下,敕封康熙為清王肯定是不行的,他決定採取折中的辦法,將包括康熙在內的清王室成員悉數貶為庶民,發配至南疆。
清王室跟漢王室天差地別的待遇,是有緣由的。
其一,前大漢文武官吏基本得到大夏重用,而大清官吏卻要面臨大清洗,如此一來,貶謫清王室成員的阻力就要小很多。
其二,田文鏡、左宗棠等在大夏任職的清朝官吏,全部都是漢人,對清朝並無太深的感情,歐陽朔自然也無就需照顧這些人的感受。
其三,漢武帝在整個漢民族都有著極高的威望,其影響不僅僅侷限於一箇中原行省,還輻射整個華夏。
因此,就算出於這點考量,大夏也必須照顧好漢武帝的後人。
相比之下,康熙帝在華夏百姓中的影響,那就要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