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大夏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鐵甲艦應運而生。
此艦的誕生,歸功於重型艦炮的研製,越為先進精密的蒸汽機,以及大夏冶金技術的日新月異,使得鋼鐵造船變為可行。
除火炮之外,鐵甲艦都裝有衝角以及魚雷,成為海戰時的關鍵武器。
鑑於鐵甲艦製造技術已經趨於成熟,兼且蓋亞對工業技術的開放程度不斷加速,未來幾年,鐵甲艦替代風帆戰列艦,已經成大勢所趨。
為了維護海上霸權,朝廷必須批次建造鐵甲艦。
問題是,鐵甲艦的建造成本可不低,僅一艘鐵甲艦造價就高達一百萬金幣,建造週期更是達半年之久。
歷史上的清朝,咬緊牙關,才購買了兩艘一級鐵甲艦,一時風光無二。當然,目前大夏設計的鐵甲艦,還無法跟定遠號這樣的一級戰艦媲美。
不為別的,沒有發電機支援。
當然,火炮也無法跟那時的可三百六十度旋轉的大炮媲美。
想要大規矩建造鐵甲艦,就必須要多家造船廠同時開工建設。
從蓋亞一年開始,大夏就在各大港口興建造船廠,目前擁有大小造船廠十六家,如此才有了大量樓船戰艦跟z1型戰艦列裝海軍艦隊。
問題是,這些造船廠都是用來建造木製戰船的。
只有北海造船廠,也是領地第一家造船廠,才有能力建造鐵甲艦。為此,朝廷必須對剩下的十五家大型造船廠進行升級。
因為蓋亞已經取消模糊功能,僅此一項,就要耗費大半年,僅改造造船廠的資金預算,就達三百萬金幣之巨。
再加上建造鐵甲艦的成本,預算簡直要突破天際。
就算如此,歐陽朔也必須咬牙,決定先為印度洋艦隊跟太平洋艦隊,這兩大遠洋艦隊,各配備兩艘鐵甲艦,作為主力戰艦。
未來,再根據情況進行調整。
除了海軍裝備,空軍裝備也有了重大突破。
當然,嚴格意義上來講,大夏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空軍,只是在艦隊跟集團軍配備了的飛行大隊或者飛行中隊,仰賴的就是擬態飛行器。
擬態飛行器雖好,缺點也很明顯。
其一,能量太過依靠磁歐石,限制了擬態飛行器的數量。
其二,能量回路採用的是亞特蘭蒂斯文明的雕紋技術,飛行器的工業化程度非常低,甚至都不合適用來充當戰鬥機。
針對這兩個缺點,七號研究所一直在進行技術攻關。
終於,在這個月,七號研究所有了實質性的突破,結合擬態飛行器製造技術,率先研發出初代戰鬥機。
初代戰鬥機採用磁歐石跟內燃機的混合動力,互為補充,可用於戰場上空指引炮兵射擊、偵察以及轟炸。
雖然距離真正的戰鬥機還有一定的差距,可也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最關鍵的是,在採用混合動力之後,奠定了戰鬥機量產的基礎,也為大夏孕育真正的空軍,邁出了最堅實的一步。
歐陽朔相信,總有一天,大夏軍中會出現真正的空軍部隊。
最後就是陸戰裝備了。
去年下半年,歐陽朔去了一趟亞特蘭蒂斯城,跟卡利亞談下一筆大買賣,購進亞特蘭蒂斯文明獨有的戰鬥魔偶技術。
眼下,大夏兵工廠已經建造出第一具戰鬥魔偶原型。
只要再有一段時間的攻關,就能生產出真正意義上的戰鬥魔偶,等到那時,大夏陸軍就有了一樣戰略級武器裝備。
科技的日新月異,無疑是皇朝興旺之象徵。
等到這些戰略級武器裝備都研發成熟,進入量產階段,大夏軍勢必又將迎來一次蛻變跟騰飛。
支撐這一切的,正是快速推進的工業化。
只有將工業化推向深處,佈局全產業鏈,才有條件製造出像戰鬥魔偶跟初代戰鬥機,這樣複雜的工業裝備。
沒有無數的配件工廠,這一切都是空中樓閣。
而支撐大夏工業化深入的,正是已經規劃成型的京師新城區。
四月一日,朝廷就對外公佈了《京師新城區總體規劃》,宣佈,新城區將優先佈局跟軍工產業相關的科研機構、工廠以及配套作坊。
其次才是發展商業。
戰鬥魔偶、初代戰鬥機等戰略級武器裝備,就是新城區的核心。
歐陽朔深知,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遊戲演化到蓋亞七年,各**隊在單兵戰力上的差距,正在迅速被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