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理所當然之事了。
更何況,現如今守備燕京城的,已經不是當初那批跟隨洪武帝永樂帝兩位征戰沙場的京營大軍了。
明太祖時即設大都督府,以節制中外諸軍,京城內外接大小二場,分教四十八衛卒。成祖北遷後,增為七十二衛,這也是整個京營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時候。
這便是京營,京營又稱三大營,分別是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
永樂八年,分步騎軍為中軍,左右掖,左右哨,稱為五軍。除在京衛所外,每年又分調中都、山東、河南、大寧各都司兵十六萬人,輪番到京師艹練,稱為班軍。這,便是五軍營。除此之外,隸屬五軍營的還有掌隨駕馬隊官軍的十二營,掌艹練上直叉刀手及京衛步隊官軍的圍子手營,以及幼官舍人殫忠、效義諸營。五軍營,乃是京軍的主力,規模最大,士卒最多。
三千營由三千騎兵組成,分五司,分掌皇帝的旗、輿服、兵仗金鼓、御用寶物等。神機營,因用兵交址也就是現如今所稱的安南,得火器法,立營肄習而名,其下亦分中軍,左、右掖,左、右哨。中軍分設四司,掖、哨各分設三司,掌銃、炮等項火器。隸屬該營的還有五千營,掌艹演火器及隨駕護衛馬隊官軍。
(未完待續)
五二二 西北戰局
三大營各設提督內臣、武臣、掌號頭官統領。各軍、各司分設坐營官、把總、坐司官、監槍內臣、把司、把牌不一。洪熙時,命武臣一人總理三大營營政。平時,五軍營練習營陣,三千營練習巡哨,神機營練習火器。當皇帝親征時,三大營環守於皇帝大營,一般是神機營居外,騎兵居中,步兵居內。
京軍三大營初建時,頗有戰鬥力。然則在土木之變中,五十萬京軍全軍覆沒,主力損耗殆盡。景泰時,兵部尚書于謙對京營編制進行改革,於三大營中選精銳十萬,分十營團練,以備緊急呼叫,稱十團營。十團營?由總兵官一人統領,監以內臣、兵部尚書或都御史一人為提督。各營分設都督,號頭官、都指揮、把總、領隊、營隊等官。京營規制至此一變。
後天順初,罷十團營。成化初,復十團營舊制,二年又罷,三年復置,且增為十二團營,其名為奮、耀、練、顯四武營,敢、果、效、鼓四勇營,立、伸、揚、振四威營。十二團營由十二侯分掌,佐以都指揮,監以內臣。各團營又分五軍、三千、神機三營。時人稱為“選鋒”。
正德初,十二團營僅選出六萬零五百銳卒,皇帝大為不悅,於是調邊軍數萬人入衛京師,名之“外四家軍”,江彬就曾經統領外四家軍,南征北戰,也是立下了赫赫威名。後又立東西兩官廳,東官廳艹練正德初所選官軍,西官廳選團營及勇士、四衛軍艹練。從此,兩官廳稱“選鋒”,而十二團營被稱為“老家”。
後,正德三十年,軍制大改,東西官廳及十二團營被一體廢棄,在全國招募勇士三十萬,重建京軍,分為三大營,又是連續數年開恩科,取武進士,一年取二百武進士,充實京營中的軍官力量,同時重新設上二十六衛之編制,在五軍都督府以外,直屬皇帝。
這京城防務,本來一直是京軍中的五軍營手底下的差事,不過後來京軍衰敗之極,這差事也不穩當了,後來正德重建京營之時,京營和上二十六衛為了京城防務這塊兒肥缺搶破了頭,打的狗腦子都出來了。結果惹惱了正德皇帝,這位也是不按常理出牌的主兒,一怒之下,竟是把京城防務中最肥的駐守各大城門差事,給了五城兵馬司……五城兵馬司那是什麼玩意兒?說白了,那是打雜的,救火的,收拾泔水的,東西南北中五個兵馬司衙門,裡面最高的指揮,不過是六品的官兒!
六品官兒?在京軍三大營和上二十六衛中不知道有幾萬十幾萬個!
能瞧得上五城兵馬司?但是正德皇帝還就是犯了邪乎,就是硬把這九門的防務交給了五城兵馬司。
原先守衛西直門的,乃是五軍營殫忠孝義營下的一個總旗,而現在,則是西城兵馬指揮司,正六品衙門有一個指揮,四個副指揮,守城門的,就是四個副指揮之一。
這時候,爆裂的的馬蹄聲忽然響起,幾乘快騎從遠處的飛馳而來,一路狂奔到黑漆漆高聳在夜色中的燕京城牆之下,在巍峨的箭樓之下時候,騎士們才戛然勒馬,幾匹戰馬希律律的一聲嘶鳴,兩個碗口大小的前蹄揚在半空中,卻是硬生生的頓了片刻,顯示出了戰馬的神駿和馬上騎士那極為高超的馬術。
照理說,到了這兒,也該下馬了,只是他們卻是並不曾下馬,相反,他們在城門處焦燥的策馬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