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還是個斜角,頭兒依舊是尖的,還可以接著用。
以至於許多時候蒙古騎兵們駭然發現,對面無數的長矛刺過來,自己一刀揮去,長矛頭紛紛斷裂落地,但是對面長矛勢頭一點兒沒有減弱,已經是狠狠的刺了過來。
然後便是一個全身被刺穿了無數窟窿眼兒的蒙古騎兵從馬上掉了下來。
這裝備簡陋是夠簡陋了,但是卻也實用,史書中常有斬木為兵一詞,多用來指農民起義軍,剛剛起家的時候沒有兵器,物資匱乏,便用木頭竹子做成長槍當做武器。其實效果還不錯。
若是對上柺子馬、福餘衛近衛軍這種鎧甲厚度驚人的超級重型兵種,竹矛當然是毫無作用,刺到人家的鎧甲上也就是給撞得疼一下,根本捅不進去,但是面對裹著袍子的蒙古輕騎,那就效果再好不過了。
福餘衛的近衛軍,已經是在之前的鷓鴣鎮一戰中損失殆盡,只剩下數十人了。
集結起來,形成規模優勢,同時心中又戰鬥精神高漲的奴兵們再也不可小覷。他們給蒙古騎兵造成了極為嚴重的損失,那些想要靠近了對他們進行肆意殺戮的蒙古騎兵每每發現,自己要面對的是四五倍於己的木矛竹槍,甚至有的蒙古騎兵連人帶馬都被刺穿刺死。
交戰至此,穩住陣腳的奴兵們已經殺了至少一千數目的蒙古騎兵。
步兵在面對騎兵,且已經被沖垮陣型的情況下,竟然還能夠給敵人造成這樣巨大的損失,也當真是不多見了。
蒙古騎兵雖然把他們擊潰,卻沒有效的驅散,因此使得奴兵們方便集結。而且這些蒙古人也太狠了,太嗜殺了,一點兒活著的餘地都不給別人留,這些奴兵們自然是要奮死反抗。
奴兵們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他們有三個人。
三個出色的領袖。
除了以一顆投降之心作為退路的劉得財之外,便是蘇驥和趙慢熊二人。
他們僥倖逃過了一死,本來是想著趁機逃走或者是乾脆投奔蒙古人,結果卻是看見了蒙古人肆意屠戮的暴行。這麼看,蒙古人是根本不給人留活路啊!得,也別跑了,也別投降了,想要活命,還得拼殺一途。
他們便是專門揀著蒙古人忽略的區域,一路上收攏潰兵奴兵,結果隊伍在不斷的壯大,過了沒多久,竟是已經達到了千人之規模。
後來雖然被蒙古人盯上,但是他們人多,蒙古人也是無可奈何。
現在他們兩個的部下已經是形成了兩個巨大的步兵方陣,各自有數千人。這兩人興許是天生有指揮才能,只不過之前一直被埋沒而已。這會兒在這危急的情況下,完全的爆發了出來。
在他們拳打腳踢,大吼大叫的指揮排程下,士卒們有的在內圈休整,有的在外面禦敵,進退有度,互相照應,竟是有條不紊。
戰場,永遠是造就英雄的所在。
當哈不出終於趕到戰場上的時候——他之前一直是在後方排程,實際上就是上因此在鷓鴣鎮被打怕了,生怕再次被圍——大部分奴兵已經都是撤到了阿里者衛北門附近,據險防守。
看到昏迷的海曰查蓋,哈不出氣的暴跳如雷,罵聲連連,恨不得把自己這個好兒子一腳踹死。
薑還是老的辣,哈不出立刻做出了這時候最正確的選擇,集結兵力,放棄和那些漢人奴兵糾纏,同時集中兵力,狠狠的從奴兵身上撕了一大塊肉下來——大約有兩萬左右的奴兵被分割包圍了,而剩下的奴兵,則是都放棄了。
似乎是雙方有默契一般,劉得財也是見好就收,正好留下那些奴兵當棄子纏住這些蒙古人,自己率兵退了回去。
趁著這個時候,阿里者衛守軍開啟城門,各部逐漸撤入城中。
隨著最後一支斷後的女真騎兵也撤進城裡,這一場仗,也便告結束。
福餘衛趁夜色偷襲奴兵大營,順勢偷城,攻佔阿里者衛,徹底吞併海西女真殘餘勢力的打算,就此徹底的破滅。
此役劉得財立下大功,威望一時無二,女真,漢人奴兵盡皆臣服。他掌控奴兵,據城固守,冊封立下大功的蘇驥和趙慢熊為千戶,協助統領。
此一戰,福餘衛雖然沒有達到戰略目的看,卻也殺傷俘虜奴兵超過三萬五千,使得敵人戰力減半,當然,自身也損失超過三千騎兵。
此一戰後,福餘衛與城外駐紮圍困,準備將阿里者衛中軍兵生生困死。
——————————分割線——————————正德五十三年,白蓮聖國辛開元年,五月初四這一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