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九針十二原 第一 法天(2 / 6)

腎也,其原出於太溪,太溪二。膏之原,出於鳩尾,鳩尾一。肓之原,出於脖胦,脖胦一。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藏六府之有疾者也。

脹取三陽,飧洩取三陰。

今夫五藏之有疾也,譬猶刺也,猶汙也,猶結也,猶閉也。刺雖久猶可拔也,汙雖久猶可雪也,結雖久猶可解也,閉雖久猶可決也。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說也。夫善用針者,取其疾也,猶拔刺也,猶雪汙也,猶解結也,猶決閉也。疾雖久,猶可畢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

刺諸熱者,如以手探湯;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陰有陽疾者,取之下陵三里,正往無殆,氣下乃止,不下復始也。疾高而內者,取之陰之陵泉;疾高而外者,取之陽之陵泉也。

《靈樞·九針十二原》是《黃帝內經》中的一篇重要文獻,主要論述了九針的名稱、形狀、長度、用途以及針刺的基本原則和方法等內容。以下是對這篇文獻的白話文潤色擴充套件:

《黃帝內經·靈樞·九針十二原》

黃帝問歧伯說:我憐愛萬民,養育百姓並徵收他們的租稅;我哀憐他們生活尚難自給還接連不斷地生病。我想不採用服藥物和砭石的治法,而只用細針,以疏通經脈,調和氣血,使氣血在經脈中執行順暢。要想使這種療法在後世能代代相傳,必須明確地制定出針經大法,要使其永遠不會磨滅,歷久而不失效,容易掌握而又不會被忘掉,就必須使其條理分明,分出不同的章,區別表裡。以明確氣血終而復始地迴圈輸注。要把各種針具的形狀及相應的用途加以說明,我希望聽您談談這方面的情況。

歧伯回答說:讓我按次序,從小針開始,直到九針,說說其中的道理。小針的要點,說起來容易,但要達到精妙的地步卻很難。低劣的醫生死守形跡,高明的醫生則能根據病情的變化來靈活運用。神奇啊!氣血循行出入有一定的路徑,疾病的發生也有一定的原因。當邪氣侵襲人體時,醫生尚未診察清楚疾病的性質,怎麼能瞭解病變的原因呢?針刺的微妙之處在於快慢適當。粗率的醫生拘守四肢關節附近的穴位,高明的醫生則能把握氣血的變化。氣血的變化,就好像空中飛行的鳥一樣,難以捉摸。當邪氣充盛時,不可迎而補之,當邪氣衰減時,不可追而瀉之。懂得氣機變化的道理,就不會有毫髮的差失;不懂得氣機變化的道理,就會出現補瀉的錯誤。懂得氣機的往來,就要抓住時機,當氣至時迅速起針。粗率的醫生對此昏昧無知,只有高明的醫生才能體察它的奧妙。正氣去者為逆,正氣來複為順,明白逆順的道理,就可以大膽直刺而不必猶豫不決。正氣已虛,反用瀉法,怎麼會不更虛呢?邪氣正盛,反用補法,怎麼會不更實呢?迎其邪而瀉,隨其去而補,用心體察其中的奧妙,針刺之道也就盡在其中了。

大凡針刺的方法,正氣虛弱則用補法,邪氣盛實則用瀉法,氣血淤結則用刺法,邪氣亢盛則用灸法。治療時,屬於實證的用瀉法,屬於虛證的用補法。必須觀察病人的脈象和症狀,然後再決定治療方法。脈象滑利而頻數的,採用瀉法;脈象徐緩而有力的,採用補法。瀉法和補法的運用,就好像有若無,似存似亡。要根據脈象和症狀來確定是虛證還是實證,是得氣還是失氣。

虛實的關鍵,在於九針的巧妙運用。補瀉的時候,要根據病情決定用針。瀉法時,要手持針,使針尖對著穴位,迅速刺入,然後放開針孔,使邪氣排出。按揉針孔,是為了使氣血流通,防止出血和邪氣外散。補法時,要順著經脈的方向進針,然後用手指輕輕按揉,好像蚊蟲叮咬一樣,使病人感覺輕微的疼痛。進針和出針都要像箭離弦一樣迅速,使經氣執行通暢。出針後,要迅速用手指按壓針孔,使正氣不致外洩。外門已閉,中氣才能充實,這樣就不會有淤血停留。如果有淤血,應立即用針刺破放出。

持針的方法,以針尖堅硬為貴。進針時,要垂直刺入,不要偏左或偏右。醫生要精神集中,細心觀察病人的脈象和症狀。審視血脈的虛實,然後再進行針刺。針刺時,要注意避開要害部位,如關節、筋骨、血脈等。針刺的深淺要適中,不要過深或過淺。

九針的名稱和形狀各不相同。第一種是鑱針,長一寸六分;第二種是員針,長一寸六分;第三種是鍉針,長三寸半;第四種是鋒針,長一寸六分;第五種是鈹針,長四寸,寬二分半;第六種是員利針,長一寸六分;第七種是毫針,長三寸六分;第八種是長針,長七寸;第九種是大針,長四寸。鑱針的形狀是針頭大而針尖銳利,用於淺刺以瀉除陽氣;員針的形狀是針身呈卵形,用於在肌肉之間按摩,不要損傷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