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九針十二原 第一 法天(3 / 6)

肉,以瀉除分肉之間的邪氣;鍉針的形狀是針尖像小米粒一樣銳利,用於按壓經脈,不要使其深陷,以激發經氣;鋒針的形狀是三稜形的刃,用於治療頑固的疾病;鈹針的形狀是針尖像劍鋒一樣銳利,用於刺破膿腫;員利針的形狀是針尖像麥粒一樣大,而且圓而銳利,針身稍大,用於治療急性病;毫針的形狀是針尖像蚊虻的嘴一樣尖銳,用於緩慢地刺入,輕微地提插,留針時間較長,以滋養氣血,治療痛痺;長針的形狀是針身鋒利而薄,用於治療深部的痺證;大針的形狀是針尖像棍棒一樣,其鋒稍圓,用於治療關節積水等疾病。這就是九針的形狀和用途。

氣血在經脈中的執行,是隨著呼吸而上下迴圈的。邪氣在上,濁氣在中,清氣在下。因此,針刺淺層的穴位可以瀉除邪氣,針刺中層的穴位可以瀉除濁氣,針刺深層的穴位反而會使邪氣深入,使病情加重。所以說,皮肉筋脈各有其不同的部位,疾病也各有其適宜的治療方法。各種針具的形狀和用途不同,醫生應根據病情的需要選擇合適的針具。不要實證用補法,虛證用瀉法,否則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如果正氣已虛,反用瀉法,就會使正氣更加虛弱;如果邪氣亢盛,反用補法,就會使邪氣更加亢盛。因此,醫生在治療疾病時,一定要根據病情的虛實,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

針刺時,如果沒有得氣的感覺,就不要反覆針刺。如果已經得氣,就可以起針了。針具各有其不同的用途,醫生應根據病情的需要選擇合適的針具。得氣與否是針刺治療的關鍵,得氣就會有療效,療效的確信,就好像風吹雲散,天空明朗一樣。這就是針刺的道理。

黃帝說:我想聽你談談五臟六腑的氣血輸注出入的部位。歧伯說:五臟有井滎俞經合五個腧穴,五五共二十五穴;六腑有井滎俞原經合六個腧穴,六六共三十六穴。經脈有十二條,絡脈有十五條,總共二十七種氣血迴圈輸注的路徑。氣血輸注出入的部位,在上為井穴,在手足指(趾)端的為滎穴,在腕踝關節附近的為俞穴,在經脈行徑中的為經穴,在肘膝關節附近的為合穴。二十七種氣血迴圈輸注的路徑,都在這五類穴位中。

關節的空隙,共有三百六十五處穴位,知道這些穴位的要點,一句話就可以概括,不知道這些穴位的要點,就會散漫而沒有系統。所謂節,是神氣遊行出入的地方,不是指皮肉筋骨。

觀察病人的面色和眼睛,可以瞭解疾病的預後。審查病人的形態和動靜,可以瞭解疾病的虛實。右手主推,左手扶持,然後進行針刺。針刺時,要注意觀察病人的神氣,不要使其散亂。

凡是使用針刺治療疾病,必須先診察脈象,根據脈象的虛實,然後再決定治療方法。如果五臟的精氣已經衰竭於內,而醫生反而在外面進行針刺,就會導致精氣衰竭而死亡。這種死亡,病人的表現是安靜的。如果五臟的精氣已經衰竭於外,而醫生反而在裡面進行針刺,就會導致氣血逆亂而死亡。這種死亡,病人的表現是躁動的。如果醫生誤刺了五臟的精氣,就會使精氣外洩;如果誤刺了六腑的精氣,就會使氣血凝結。精氣外洩,就會使病情加重而出現身體瘦弱;氣血凝結,就會使肌肉腐爛而生成癰瘍。

五臟有六腑與之相配合,六腑有十二原穴與之相聯絡,十二原穴出於四肢關節的部位,四肢關節的部位可以主治五臟的疾病。五臟有病,就應當取十二原穴進行治療。十二原穴,是五臟接受三百六十五節經氣的部位。五臟有病,其氣就會反映在十二原穴上。因此,明確了十二原穴的位置,觀察其相應的症狀,就可以瞭解五臟的病變情況。五臟中的陽中之少陰是肺,其原穴是太淵,左右各有二穴;陽中之太陽是心,其原穴是大陵,左右各有二穴;陰中之少陽是肝,其原穴是太沖,左右各有二穴;陰中之至陰是脾,其原穴是太白,左右各有二穴;陰中之太陰是腎,其原穴是太溪,左右各有二穴。膏的原穴是鳩尾,只有一穴;肓的原穴是脖胦,只有一穴。這十二原穴,主治五臟六腑的疾病。

脹滿的病症,應當取足三陽經的穴位進行治療;飧洩的病症,應當取足三陰經的穴位進行治療。

現在五臟有病,就好像身上紮了刺,衣服上有了汙點,繩索打了結,河道發生了堵塞一樣。刺雖然紮了很久,但仍可以拔掉;汙點雖然很久了,但仍可以洗去;繩索打結雖然很久了,但仍可以解開;河道堵塞雖然很久了,但仍可以疏通。有人說久病不愈的病是不能治療的,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善於用針的醫生,治療疾病就像拔刺、洗汙點、解繩結、疏通河道一樣。疾病雖然時間很久,但仍可以治癒。說久病不愈的病不能治療,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