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緣由(2 / 3)

省六部制後面近千年內,中書省的長官中書令才是真正的首相。

期間的緣由很多,而中書舍人分押六部就是一個關鍵,這意味著中書令的手是能伸到尚書省的,而尚書省的六部是實際操持朝政的關鍵。

楊恭仁對李善沒什麼看法,但他絕不想看到,因為李善而使中書省的職權有所削減。

不過倒是記得侄兒這一科入進士榜,好像還和李善來往頗為密切,楊恭仁說完轉頭看了眼……結果看到的是李善投來的感激目光。

李建成有些失望,但也沒繼續爭論……他對李淵的心思變化最是瞭解。

崔信冷冷的看了眼李善,眼神有些複雜……後者心裡暗罵,當年清河縣內,這貨溫文儒雅,就算自己斬殺崔帛,也沒現在這般橫眉豎目,不會是個女兒奴吧?!

楊恭仁正要退下,李淵突然開口道:“記得吏部尚書為檢校?”

楊恭仁愣了下,點頭應是。

“轉工部尚書。”李淵吩咐道:“吏部尚書……楊卿兼任檢校。”

李善低著頭全身心的盯著腳下的金磚,心裡估算這個時代的金磚質量有多好……

檢校吏部尚書的封倫兼任天策府司馬,如今轉工部尚書,這對李世民來說不是個好訊息……李世民雖長期出任尚書令,但尚書省的事務大都是左僕射裴寂負責的,原本封倫為吏部尚書,能極大的增強秦王府一脈在尚書令的權責,使李世民這個尚書令不僅僅只是個頭銜。

但現在,中書令楊恭仁兼任吏部尚書……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打壓李世民嗎?

意味著在警告李世民嗎?

未必,或許只是制衡而已。

李善在心裡盤算,楊恭仁出身弘農楊氏,前朝觀王楊雄之子,在朝中向來沒什麼偏頗,政治立場偏向中立。

但為什麼今日提起,這樣的大事……為什麼是我還在場的時候提起呢?

李善懵懵懂懂,一時間想不明白……但李世民大約猜到了些什麼。

封倫檢校吏部尚書,早就成了東宮的眼中釘肉中刺,要知道從魏晉時期至今數百年,銓選之責向來是朝中事務的重中之重。

前隋時期,吏部尚書是不能專斷銓選之權的,皇帝會另外選出重臣參與銓選,比如大業年間,一共七人同主持銓選,被稱為“選曹七貴”,其中有宇文士及的父親宇文述,當朝宰相蘇威,中書侍郎虞世基、御史大夫裴蘊、黃門侍郎裴世矩。

而李唐立國,吏部尚書有專斷之權,封倫任吏部尚書後,東宮屢屢提議,再啟重臣銓選……李世民在心裡判斷,約莫還是父親在和稀泥。

至於為什麼今日提及……應該是找個由頭。

果然,李淵向李善招手道:“《春江花月夜》為傳世之作,若是落榜,朕當為後世笑耳。”

李善臉上露出個感激的笑容,趕緊行了一禮……好吧,天策府內又多了個對頭,從吏部尚書轉為工部尚書,封倫能不恨嗎?

但封倫會去找杜淹的麻煩嗎?

不會,人家是京兆杜氏子弟呢。

所以,很可能會去找寒門出身的凌敬的麻煩……頭痛啊!

崔信細細打量著這個少年郎……當日在山東就是個能折騰的,沒想到回了長安更能折騰,一首《春江花月夜》讓秦王丟了個吏部尚書,秦王還不恨死他?!

女兒啊,要不你還是換個目標吧……這位實在太能折騰了!

等楊恭仁和崔信出去後,李淵招手將李善叫到近處,“清河崔氏刁難至今?”

顯然,崔信今日發難……李淵立即想到了李善斬殺崔帛一事。

李善咳嗽兩聲,想了想又咳嗽兩聲,臉都擠得不能看了,“陛下……伯父,當日之事,崔舍人倒是處事公正,許放還田地,更言族老不許,便以私田還之。”

“那……”

“咳咳咳……”李善劇烈咳嗽了會兒,苦著臉說:“伯父……此事能不說嗎?”

李淵瞄了眼李建成、李世民,狐疑道:“有何不能說的?”

“無涉其他……”李善身子往前湊了湊。

李淵作勢側耳,結果聽到“真的不能說。”

“私事,私事……”李善唉聲嘆氣,“要不等有了眉目,再稟報伯父?”

李淵更是狐疑了,揮手道:“今日朕設宴致謝,大郎二郎可回。”

李建成、李世民對視了眼,都莫名其妙,起身告辭。

李淵對李善的態度如此和善,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