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春之際,早無寒意,尚未入夏,無酷日懸空,正是遊曲江池的好時候。
“罷了,你自去就是。”坐在上首的同安長公主笑道:“不知曲江池的荷花可開了……”
王仁祐正要回話,外頭僕婦進來稟報:“公主,隨州來信。”
適才還笑吟吟的同安長公主的臉色陰了下來,接過信略略掃了兩眼,沉默片刻後問:“他還在那宅子?”
“是。”王仁祐知道這是在問王仁表,“但奴僕數十,出入良駒,只怕要換間大宅了。”
“嗯?”
“據說行商獲利頗豐。”王仁祐輕聲道:“侄兒也勸過,但堂弟……”
同安長公主抬頭瞥了眼,她也心裡有數,所謂行商獲利頗豐,應該是其岳家,畢竟王仁表是太原王氏子弟,不可能親自行商,否則日後難以入仕。
屋內安靜片刻後,同安長公主臉色漸漸恢復平常,只道:“這數月你掌前院庶務,該清理了。”
王仁祐拱手領命,“採買諸事,的確需清理一番。”
王仁祐聽得懂這句話,這是讓他將李家踢出去。
至少在明面上,長安城內是沒有同安長公主苛待庶子的訊息的,就算有,同安長公主乃聖人一母同胞的妹妹,外間說不定還會指責王仁表不尊嫡母呢。
數年前,同安長公主與王裕從河北返回長安,前者不顧丈夫的反對給庶子王仁表定下了這門親事,祖上三代都無人出仕的富商李家。
成親之後,府內部分採買事務都是由李家負責的,李家自然是不敢賺錢,但憑此卻能擴大影響力,在其他地方大賺特賺。
如果王仁祐將李家踢出去,王仁表的岳父李覆在商界的地位將會急速下降,說不定還會為此和王仁表鬧翻……畢竟同安長公主想弄一個商賈,難度很低。
看著王仁祐興沖沖的離去,同安長公主手上微微用力,將信紙緩緩的撕成兩半,四半,八半……
難怪到現在三個多月了都沒寫信向隨州求援,原來李氏懷孕了,而且都五個多月了……同安長公主恨得牙癢癢,這顯然是在說,對,就是怕你下手壞了王家子嗣。
到了前院,王仁祐隨口吩咐了幾句,乾脆利索的將李家踢出採買名單,反正有的是商賈願意孝敬。
“郎君。”一個年輕隨從苦著臉湊近,“那瓊瑤紗實在難以仿製,其餘的也……”
王仁祐愣了下才反應過來是什麼意思,不禁怒道:“這等小事都做不好,要你何用?!”
針鋒相對,並不是王仁祐貿貿然的衝動選擇,這對他的將來有著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
早就看王仁表不順眼只是旁枝末節,關鍵的原因有兩個,其一是王仁祐總忍不住遐想,如果沒有王仁表,自己必能過繼……叔母無子,獨女嫁入前朝隋煬帝后宮,後在揚州病逝,自己必能乘勢而起。
這個理由是說不出口,也不能擺在明面上的……能擺在明面上的,是五姓七家中,這些年太原王家勢力衰退,別說和隴西李氏、博陵崔、清河崔相比,比范陽盧氏、滎陽鄭氏也要落下一大截。
無一為朝中重臣,無一為封爵至公,甚至東宮、秦王府中都沒有……太子中允王珪倒是太原王氏,但實際上他和太原王氏之間關係相當淡薄,幾乎只是頂個名頭而已。
王珪這一支實際上是南朝人,其祖就是平定侯景之亂,後被陳霸先擒殺的王僧辯,其曾祖王神念當年和族人不合,又因朝中混亂,叛逃去了南朝。
所以,如今太原王氏子弟中,能擺的上臺面的只有出任隨州主管的王裕,這還是因為其尚公主的緣故。
所以,已經二十多歲的王仁祐想出仕,想找個好位置,就得拍好同安長公主的馬屁。
所以,王仁表越是落魄,王仁祐才能越得同安長公主的青睞。
來來回回琢磨了會兒,王仁祐有點洩氣,本以為那廝被掃地出門後會去信隨州求援,自己再上上下下折騰折騰……
沒想到那廝居然咬著牙撐下來了,而且還弄出個瓊瑤漿鋪子,自己將鋪子攪黃了,居然又弄出了瓊瑤紗、瓊瑤絲……
想了又想,王仁祐還是不甘心,帶著幾個隨從去了東市,直奔東山酒樓。
“九弟,這麼巧?”
“三兄。”王仁表平靜的看著好久不見的王仁祐。
王仁祐剛準備訓斥幾句,眼角餘光瞄見裡面又走出幾人。
後面的少年郎和青年陌生的很,但前面兩人……王仁祐臉有點僵,居然是李楷和李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