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君曾與予言曰:“施耐庵之《水滸傳》可不續,而村學究偏欲續之。王實甫之《西廂記》可不續,而續之者有人。曹雪芹之《紅樓夢》可不續,而《紅樓夢》之續多至十有餘種。李松石之《鏡花緣》明是半部,有不容不續之勢,而續《鏡花緣》者竟未之見。”予因謂華君曰:“吾子宏才海富,何勿出其緒餘而續後半部《鏡花緣》,使後之讀是書者暢然滿志,幸全豹之得窺,亦一快事也。”華君曰:“諾。”乃就李君未宣之餘蘊,從前書本尾“再開女試”一言入手,而以“才女盧紫萱輔佐女兒國王為賢君”數語作主腦,終使群芳同歸真境,風姨月姐解釋前嫌。銜接一片,終始相生,續成四十回。描摹盡致,雅俗共賞。讀之真覺天開妙想,泉湧奇思。閱兩月而告成功。予服其才且驚其速。盡美矣,又盡善也。方諸古之倚馬萬言可立而待者,亦蔑以加茲。誰謂古今人不相及哉!予因志其緣起如是。
宣統二年,歲次庚戌仲冬之月,弇山醉墨胡宗堉拜手。
自序
曩閱《鏡花緣》一書,於稗官野史之中,別開生面。嬉怒笑罵,觸處皆成文章。雖曰無稽之談,亦寓勸懲之意,不可謂非錦心繡口之文也。惜全豹未窺,美猶有憾。周諮博訪,垂數十年,卒不可得。用是不揣固陋,妄自續貂,就李君書中未競之緒,參以己意,縱筆所之,工拙奚暇計哉!名之曰《續鏡花緣》,欲其有始有卒也。宗旨仍舊,首尾相聯,使眾仙同歸仙境,不至久溷塵凡,區區微意之所在也。
僕生不逢時,有志未逮,雨窗悶坐,長日無聊。酒後茶餘,借管城子以破岑寂云爾。
宣統二年,歲在上章閹茂,辜月長至日,古滬醉花生琴珊氏弁言於竹風梧月軒。
第 一 回 拭明鏡追溯前因 感名花重提舊事
國朝李君松石所撰《鏡花緣》一百回,繁徵博引,感慨蒼涼,妙緒環生,奇觀迭出。惜全影難求,事僅得半。其書所傳的是唐時武后專權,將中宗貶置房州,逞所欲為,荒淫無度。當隆冬之際,飲酒過醉,戲命百花齊放。百花仙子適與麻姑對弈,不在洞府,一時失察,群芳鬥麗爭妍,獻媚取悅於下界的女主,致令時序顛倒,駭人聽聞。上界玉皇聞知,便將眾仙子降謫紅塵。後來武后忽發奇想,大開女科,遍搜閨秀,考取才女百名同赴紅文筵宴。一等五十名,授職女學士。二等四十名,授職女博士。三等十名,授職女儒士。今將百位才女姓名列左:史幽探、哀萃芳、紀沉魚、言錦心、謝文錦、師蘭言、陳淑媛、白麗娟、國瑞徵、周慶覃、唐閨臣、陰若花、印巧文、章蘭英、田秀英、林書香、宋良箴、卞寶雲、陽墨香、酈錦春、田舜英、盧紫萱、鄴芳春、邵紅英、祝題花、孟紫芝、秦小春、董青鈿、褚月芳、司徒斌兒、餘麗蓉、廉錦楓、洛紅蕖、林婉如、廖熙春、黎紅薇、燕紫瓊、蔣春輝、尹紅萸、魏紫櫻、宰玉蟾、孟蘭芝、薛蘅香、顏紫綃、枝蘭音、姚芷馨、易紫菱、田鳳翽、掌紅珠、葉瓊芳、卞彩雲、呂堯蓂、左融春、孟芸芝、卞綠雲、董寶鈿、施豔春、竇耕煙、蔣麗輝、蔡蘭芳、孟華芝、卞錦雲、鄒婉春、錢月英、董花鈿、柳瑞春、卞紫雲、孟玉芝、蔣月輝、呂祥蓂、陶秀春、掌驪珠、蔣星輝、戴瓊英、董珠鈿、卞香雲、孟瑤芝、掌乘珠、蔣秋輝、緇瑤釵、卞素雲、姜麗樓、米蘭芬、宰銀蟾、潘麗春、孟芳芝、鍾繡田、譚蕙芳、孟瓊芝、蔣素輝、呂瑞蓂、董翠鈿、掌浦珠、井堯春、崔小鶯、蘇亞蘭、張鳳雛、閔蘭蓀、花再芳、畢全貞。
先是,女兒國儲君陰若花回國,武后加封為文豔王,授枝蘭音為東宮少師學士,黎紅薇為東宮少傅學士,盧紫萱為東宮少保學士、護衛大臣,隨了文豔王到得國中。女兒國王已經晏駕,眾臣遂扶儲君陰若花登了寶位。次後,眾才女紛紛告假回籍于歸。唐閨臣思親念切,與顏紫綃結伴同上小蓬萊探訪父親,一去不返。田秀英、田舜英、宰玉蟾、燕紫瓊隨同丈夫勤王,臨陣遇害。邵紅英、戴瓊英、林書香、陽墨香、譚蕙芳、葉瓊芳,盡節軍中。
後來中宗復位,死亡的諸才女並受陰封,奉旨俱入節孝詞,春秋享祀。中宗系武氏所出,中宗雖然復了帝位,太后威權未替,又下一道懿旨,頒行天下:來歲再開女試,並命眾才女重赴紅文宴。預宴者另錫殊恩。懿旨一下,早又轟動了天下多少才女。此《鏡花緣》前集書中之大略也。
鏡不拂拭不顯光明,花不栽培不能開發,於是記其緣起,重提一過,庶幾朗若列眉。如今請諸君再觀《續鏡花緣》。有詩為證。詩曰:世事紛爭慨變遷,年來翰墨結因緣。
聞聞見見毫端繪,幻幻奇奇腕底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