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不需要後勤,靠燒殺搶掠過日子,在地方能上補充就補充,補充就搶,每年春秋之際都南下“打秋風”,掠奪一大批人和牲畜回去,契丹能夠在怎麼短的時間內建國也是因為這個。
而中原農耕則不同,秦,自穆公大破西戎以來,相繼二十餘君,勵精圖治,拓地開疆,又有商鞅變法,終成王霸之業,兵強馬壯,名將如雲,糧草如山,然後分化中原諸國,才敢出兵東方,漢,武帝經三代積蓄方能出征匈奴,國富方能兵強,李昇暗自感嘆這些遊牧民族的天生優勢,就像當初李昇邢州突圍之後的情形,四處打秋風,甚至在洛陽大撈了一筆,這用句俗話說其實就是光腳的不怕穿鞋地!
幾年來李昇也見慣了百姓的疾苦,從邢州到洛陽,再到開封,如今到滄州、幽州,可謂是轉了半個中國,經過數十年來的戰亂和殺戳,各地良田荒蕪,人煙斷絕,生民苦不堪言,相比起來燕幽之地的百姓更是不堪,還要不時遭受契丹人的蹂躪,如果不是劉仁恭、劉守光父子的奢淫殘暴的話幽州也不會變得如今這個模樣。
得民心者得天下,孟子的一段話說得非常清楚:“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天底下,最重要的是什麼?是人,還是人!沒有了人心所向,即使一時間得到了天下也不會長久的統治下去,這也就是燕幽在李存勖大舉進攻之後各州各地地守軍相繼投降地原因,李昇相信如果是自己來治理的話將會決然不同。
“允直,隨我去看看那批軍械造地如何了……”
……
經永濟渠往北,潞水、拒馬河、白溝三河彙集,滔滔江水形成一條奔騰的長龍,直入那蒼茫大海,數艘大船於三河彙集之處猛轉了個灣迎河而上,轉入桑乾河繼續朝北航行而去,方向正是幽州。
秋天本是收穫的季節,而此時的幽州戰火四起,百姓無從耕種,賴以生存的天地破壞殆盡,餓孚千里,哀號遍野,三方混戰民不聊生;昏暗的天空下,數艘大船輕靈的航行於桑乾河之上,船上不時閃現出無數點星芒,赫然隱藏著數百甚至上千精兵,大船飛速的向前行駛,一路來既是沒有遇到絲毫阻攔,近年來多方混戰,漕運之事荒廢已久,更不用說是有組織的水軍了,就算有船也早已腐爛不堪。
當先的大船之上一個校尉模樣之人對前面屹立的上司說道:“都史,這次咱們是去奪幽州城麼?”
屹立於身前之人猛然轉身,赫然是景延廣,這一批五千精銳步軍正是李昇派去幽州的援兵,景延廣一拍校尉的肩膀道:“你小子就知道搶地盤,是不是又想到幽州的漂亮娘們和金銀財寶了,咱將軍不是已經給你分了在滄州麼,還要?”
“瞧您說的,哪能呢,我是在想奪了城今後是不是就要徙到幽州來!”
“你倒是想得美,你以為幽州城是你家,想奪就奪啊,如今契丹三十萬兵馬與晉王十萬兵馬混戰,就算要搶也輪不到咱們!”
“既然搶不到那咱來這兒幹嘛?”
“哼,你懂個屁,將軍的大智慧豈是你個小卒能夠懂得,你看見咱將軍什麼時候吃過虧?”
校尉撓了撓頭,“說的也是,跟著將軍走是不會錯的。”
“啾啾……”
在桑乾河出潞水之後沿河的一個渡口之處傳來三長兩短的數聲清脆的鳥叫聲,景延廣耳朵頓時豎起,精神同時為之振奮,這正是同葉天南商議的接頭暗號相符,景延廣朝身邊計程車卒一點頭,船靠了上去;一個穿著粗布衣衫的精壯漢子上得船來,士卒將來人帶到景延廣之前,那人略一行禮,“這位可是景延廣將軍?”
“正是!”
“小人乃葉大人的人,專門來引大軍入城,將軍叫我阿三就可以了。”
“嗯,阿三,此次是如何安排的,可是現在直接入城?”
“此刻忌諱各方斥候,葉大人吩咐大軍暫緩行,待深夜之時再揚帆急進,以避人耳目,行漫天過海之策。”
景延廣點了點頭,臨行前李昇也是這樣吩咐的,看來這個葉天南的人辦事還是比較謹慎,“好,依你之言,今夜子時再起帆,暫歇半刻。”
第156章 暗度陳倉?
滄州城外港口之上一隊隊的異族戰士從海船上下來,一匹匹的戰馬迅速站滿了整個港口的空曠之處,這批人馬腳步虛浮,顯然還沒有從數天的航行中回過勁來:“我的勇士們!”一個鏗鏘而有豪邁的聲音響起,李昇那堅毅挺拔的身軀出現在高臺之上:“大汗!”
二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