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9下馬了,渦扇-6發動機繼續研究就沒有了意思。
現在倒好,為了獲得基礎技術跟經驗,404在從蘇聯採購了200臺RD-33發動機的情況下,依然投入資金繼續完成渦扇-6的改型。
這款發動機並不是沒用。
在84年下馬時,渦扇-6在研製初期遇到的起動困難、壓氣機喘振、渦輪進口溫度高及振動大等問題全部得到有效解決,甚至改進型號的渦扇-6G將推重比提升到了7.05,這是非常大的進步。
只不過當初因為失去了適用物件而不得不下馬。
404接手過來,超-7專案成立,這就有了適用物件。
不僅是超-7A專案可以使用這種發動機,其主要用途,則是用到超-7B上面。
“高空試驗檯整500小時的超長執行試驗了?”謝凱倒沒有太多的驚喜。
渦扇-6的效能相對來說是比較先進,可跟目前世界各國三代戰機使用的主流發動機相比,還是要差一些,用於運輸機,也不是太過好用。
所以,渦扇-6最大的作用就是作為基礎,積累經驗。
“是的。之前就已經做了300多個小時的整機試車,在繼續研究投入後,再次生產了一個批次的4臺,主要用於持續的高空試驗檯試車。一旦完成,就可以用到軍機上進行進一步的實驗。”孫宏興奮地說到。
謝凱卻沒有他那樣的樂觀,“試驗用的軍機,選什麼?”
“殲轟-7。目前超-7A不是太合適。”孫宏說道。
殲轟-7換上推重比超過7的發動機,無論是航程還是載彈量或者其他,都會有很大程度的增長的。
具體如何,得等到用於空中平臺的實驗後才知道。
謝凱點了點頭,渦扇-6的進度快,這是意料之中的事兒。
在接手時候,渦扇-6的研發,已經完全符合之前的技術指標,只不過,殲-9下馬了。
“渦扇-8呢?”謝凱更關注的是這。
要搞渦輪風扇的核心機,渦扇-8這種仿製美國JT3D發動機的渦扇發動機,才是真正的基礎。
到時候,再融合其他的技術,搞出中國的自己的發動機。
不管是超-7B,還是未來的隱身戰機,甚至是132的十號工程,謝凱都希望不再出現缺乏發動機的情況。
當初殲-10搞出來,在太行發動機尚未國產時候,是從俄羅斯引進的AL-31這種發動機,一直到最後太行量產,才最終換上國產心臟。
謝凱希望的就是能先有一顆中國心,然後再根據中國心的效能去設計研發自己的戰機。
“渦扇-8現在同樣在試車階段,新的一批發動機尚未開始組裝。這段時間主要在進行標準化。”姜晨陽說到。
他擔心謝凱會說他們進度太慢。
“先標準化,這是好事兒。不能像之前,生產了三個批次12臺發動機,都沒形成生產力。”謝凱點頭說到,“渦扇-8是給運十配套的,現在運十新型號已經定位在150噸級的寬體客機,不知道渦扇-8這邊的改進……”
謝凱擔心的是發動機影響到運十的前途。
運十搞寬體客機,勢在必行。
發動機配套一旦跟不上,所有的都是白搭。
“在之前就跟他們溝透過,渦扇-8的改進型號也是為這個專案準備的。現在剛剛完成組裝,尚未開始試車工作。”
現在的進度,相對來說,已經非常不錯了。
每年404大把的經費砸在東風動力廠裡面,如果沒法跟上進度,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廖東風一直有些擔憂。
汪貴林跟謝凱來的目的,主要就是為了渦扇-10這種推重比在10以上的大推力發動機。
可現在,連基礎的方案都未確定。
謝凱越是問得多基礎專案,他的擔憂也就更勝。
越不問,他越擔心。
渦扇-10到現在為止,都還處於論證階段,甚至沒有太大的成果,各種依據都顯示,現在的基礎,不太適合搞這樣效能指標的大推力發動機,如同當初剛開始搞渦扇-6的情況,缺少技術儲備,主要部件試驗研究不夠充分,特別是核心機壓氣機部件效率較低、喘振裕度小、質量差等等一系列的問題。
推重比7到推重比10,這中間的技術難度,遠不是7+3那樣簡單。
“這麼說來,渦扇-10現在並不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