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既然這樣,那我們就把錢交給則雲,由他來保管,我不經手。這是一種很好的方式,你做這個他做那個,大家分擔,這叫做內部控管。這樣並不是說大家彼此不信任,而是讓彼此有一些牽制,互相協調。這是一種公開的形式,大家心裡都很清楚。柳成祥一開始就想到,左宗棠給的那一點錢不夠買那麼多糧食,所以他首先就有一種懷疑,我覺得這也是很正常的。為了有效地利用手中有限的這點錢,雪巖就開始分工,讓大家各司其職,彼此有一個內控,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3。雪巖告訴老大有一事相求,老大為什麼慷慨答應?
不管漕幫的老大做人是不是慷慨,他都不可以有求必應,因為他要對他的弟兄有一個交代,這是當老大的職責。如果他拿大家的力氣做私人的表現,或者來打點私人的交情,建立私人的關係,那都會讓手下很不服氣。事情是大家做的,憑什麼你一個人去賣人情?所以如果漕幫老大純粹是因為個人慷慨而答應雪巖,他就不是一個好的老大。
但是我們知道,雪巖一見面就送給漕幫老大一件大禮,而這份禮物就表明雪巖的態度:今後我不會虧待你的。不會虧待你,也就不會虧待你們幫裡的弟兄。這樣一來,老大對自己的弟兄們就有了交代,他就可以滿口答應了。
一個領導者做出什麼樣的決定,是由很多條件制約的,但是最怕的就是拿大家的力氣去賣自己的人情,那樣一定不能服眾。
4。雪巖為什麼對漕幫下這麼大的工夫?
我們曾經講過,做任何事情,渠道是非常重要的。雪巖今後要做米糧的生意,要替左宗棠採購軍糧,就必須要保持渠道的暢通,所以控制運河的漕幫對他來說至關重要。
第三章 結交幫會(2)
現在很多人過分相信外國人所設立的大賣場,其實我們應該知道,外國人控制了我們的渠道,就等於扼住了我們經濟發展的咽喉,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在這方面,我們應該多向胡雪巖學習,做任何生意,先要把渠道搞好,不管你有多好的貨,只要渠道不通,還是會很麻煩。所以要想將來順暢,就一定要花時間在渠道上面做文章,想辦法。胡雪巖在這一點上就做得非常好,他先把漕幫這條渠道打通了,接下來的事自然就水到渠成了,避免了很多麻煩。
5。成祥和則雲擔心交了貨卻沒有收到錢,雪巖為什麼在想另外的事情?
我想這就是雪巖的過人之處。一般人老是想過去,有些人想現在,比較少的人會想未來。我們可以這樣分析:一個人如果老想著過去的事情,就說明他心態已經老了,不管他年紀多大,他的心老了,就沒有鬥志了,對未來便沒有信心了;一個只顧現在的人,也是沒有什麼發展的,因為現在都忙不贏,又怎麼會想到未來,怎麼會未雨綢繆,怎麼會去預測,怎麼會事先做好周全的計劃呢?那都是不可能的。
我們看則雲和成祥這兩個人都在想:這個錢不夠,左大人跟我們訂貨,還要我們墊錢,將來收不回來怎麼辦?在他們還在盤算這些小事情的時候,雪巖已經想到另外一方面。雪巖知道:要賺左宗棠的錢不容易,他不是很有錢的人,也不是做生意的人,如果不跟他打交道,我連一條路都沒有;但如果跟他打交道,靠他吃飯,那我會更糟糕。所以胡雪巖就想到左宗棠給他的不是錢,而是關係,如何透過這種關係,去開展未來,就要靠自己了。現在搞糧食太辛苦,賺錢太少,應該回到老本行,去開錢莊才對。
我們常常考慮自己能賺多少,其實這種觀念是不合適的。這件事上我沒賺,甚至虧了,我都不在乎,但是我能從周邊的事上賺更多的錢,這才是我的智慧。能這樣想是很了不起的,胡雪巖就是這樣。他想:做糧食生意,第一我是外行,第二很麻煩。運糧風險很大,然後又賺不了幾個錢,萬一耽誤了,糧米發了黴,只能爛在自己手裡。因為那個時候沒有現在這些保險,一切都只能靠自己。
所以,雪巖把這邊的事情交給則雲和成祥兩個人去做,他自己展望未來,預料未來的發展,又想出另一條路來。當一條路走不通的時候,很多人要麼放棄,要麼使勁一直往前衝,這都不是聰明的辦法。但是如果選擇另外的方向,就會發現到處都有機會。
6。則雲和成祥為什麼想不到在上海也可以開錢莊?
人常常受經驗法則的約束,所以一個有經驗的人,常常走不出新的路來,可是一個沒有經驗的人,又走不出路來。我想這就是癥結之所在,則雲和成祥兩人一聽雪巖說開錢莊,馬上就想到杭州,就是因為他們頭腦裡有了固定思維,被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