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3 / 4)

小說:懸崖邊的貴族 作者:抵制日貨

,體貼丈夫,可謂面面俱到,比之中國傳統婦女毫不遜色,是位標準的賢妻良母型。曾祖父非常滿意,於是替她取了一箇中國名字——芳娘。這也等於最高家長對這位洋媳婦的肯定。蔣經國生母毛福梅建議改為“方良”,有方正賢良之意。從此,芬娜變成了蔣方良。

蔣家移居臺灣這麼多年,可能是蔣方良到中國生活最安定的時期,幾個子女逐漸成長,丈夫的事業蒸蒸日上。但是,她幾乎一直就是個平凡的家庭主婦,只管相夫教子,所有的心力都在孩子們身上。政治方面她是概不介入,這不單是環境的特殊,也由於她的個性使然。

友柏從小就最喜歡在奶奶的身邊,因為奶奶從來不會打罵他,也不會跟他講什麼大道理,就像一位心地善良的農村老奶奶一樣。友柏想吃什麼她就給什麼,想要什麼她就給什麼,從來不會說一個“不”字,也從來沒見她發過一次火。

友柏至今仍清晰地記得,爺爺經國先生在世時,每天不管什麼時候,一下車走在樓梯上面就會叫起奶奶的名字“芳娘”,直到奶奶應聲而出來接他為止。多少年來一直都是這樣。

然而,現在這些熟悉的聲音都不在了,奶奶親愛的尼古拉,她陪伴了53年的丈夫永遠離開了她。

爺爺病逝對有著半個多世紀夫妻情分的奶奶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打擊。為了寄託不盡的哀思,她經常到爺爺的房間裡摸摸他曾經用過的東西,並經常要求隨從帶她去大溪——爺爺的常眠之地去看望他的遺容。

蔣友柏一想起奶奶,就覺得真的捨不得離開。現在一家人要去國外,留下奶奶一個人孤苦伶仃,這是多麼讓人不情願。

“不要忘記你姓蔣”(1)

離開臺灣之前,蔣孝勇和方智怡帶著友柏、友常兩兄弟去士林官邸,向德高望重的宋美齡辭別。

蔣孝勇從小就是宋美齡的開心果,是最得宋美齡寵愛的,而方智怡也是她最疼愛的孫媳婦。年歲已高的宋美齡不能吃太多油膩的食品和甜食,但仍有人不時地給她送來這類食品,她經常捎話讓方智怡帶著小友柏來嚐嚐。有時別人從國外帶些好吃的甜點,一下子找不到方智怡和小友柏,她總是特別囑咐要留著給智怡小囡和友柏。

這些年宋美齡獨自一人孀居官邸,無法向外人言說的心事很多,但只要方智怡帶著小友柏在她身邊,她就可以暫時能樂而忘憂。每次宋美齡心緒不佳時,手下人便四處打電話找方智怡來給老夫人排遣寂寞。

宋美齡在蔣介石逝世之時,因為無法消減對老先生的情感與蔣經國的恩怨,滿懷幽怨地離開了臺灣,那時蔣友柏還沒有出生。不過中間這麼多年,她經常奔走於臺灣與美國之間,一直斷斷續續在臺灣居住。友柏對這位高貴而睿智的曾祖母並不陌生,小時候經常跟著爸爸媽媽去拜見她。

宋美齡這次回臺住的時候比較長,因為蔣經國健康日益惡化,臺灣未來政局沒有穩定,需要她來穩定大局。畢竟這麼多年她的威信還在,雖然她早已退居二線,但到哪裡還是前呼後擁,氣派不減當年。

蔣經國逝世之後,宋美齡幾次前往“婦聯總會”,一時間造成門前崗哨林立。她曾想利用自己的餘威,一度召集了一幫老臣穩定局勢,發出“老幹新枝”之說,給臺灣政壇造成相當大的影響。

然而,終究歲月不饒人。年老體邁的宋美齡無法再出來主持大局,無法“我將再起”力挽狂瀾,只能任由臺灣政局的發展。對蔣經國選*接班,她雖然十二分不願意,但事到如今也只能聽之任之,她知道如今的殘局已是覆水難收了。

宋美齡早就耳聞小孫子蔣孝勇忍受不了臺灣的局勢變換,準備遠走他鄉而不問世事。在她看來與其看不到臺灣光明的前景,小孫子這麼選擇不失是一條上策,眼不見心不煩。

知道小孫子要來向自己告別時,宋美齡老早地坐在一樓大會客室裡等待了。兩層小洋樓模樣計程車林官邸顯得格外寂靜,花木茂盛絲蔭遮天,只有幾個僕人安靜地在一旁打盹。這裡從1950年以來,一直是宋美齡和蔣介石的寓所。如今老先生早已不在人世,留她一人獨守空房。

宋美齡穿著旗袍、畫著淡妝,坐在古典的太師椅上,莊重中透出慈祥。旁邊是她的一些畫作,都是一些水墨寫意國畫。她看上去還是那麼平靜,多少驚濤駭浪早讓她波瀾不驚,人生對她而言可謂也無風雨也無晴。

見到孫子、孫媳婦帶著兩個可愛的小曾孫過來,她已經喜上眉梢。要知道孝勇可是她和蔣公最喜歡的小孫子。如今一晃小孫子都已成為兩個孩子的父親了。老先生已經過世這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