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冬天特別冷。
剛剛入冬不久,連續十幾天的暴雪,便覆蓋了整個京城。
在民間,草民們自有生存法則,早早就買了大量的白蘿蔔和紅薯,當是熬冬的物資。
下大暴雪,最大的問題不是出行,也不是購物,而是積雪太重,壓垮了屋頂。
這個時代的房子,不管什麼結構,都是有木樑的。
茅草屋、黃土屋、年久失修的木屋,大梁的耐壓性很差。
結果是,一夜之間,外城的房子,垮了一大片,少說也有幾千間。
京城的草民們遭了災,湯炳這個順天府尹,責無旁貸。他趕緊進宮請旨,調通州的戶部糧食來救災。
柱掌管著京城裡的治安大權,防備奸徒流氓趁火打劫,也就成了重中之重。
說起來,自從柱擔任了步軍統領後,幾乎每年都要參加冬季的救災工,已經是救災的老司機了。
只是,今年的雪災規模,更勝於往年的十倍以上。
說起救災,柱自然是有絕招的。
柱進宮找到老皇帝,建議說:“老爺子,數萬災民嘯聚於京城,若是不及時妥善的予以安置,恐生民變。”
要想順利的救災,就必須說老皇帝最怕的話。
為旗人的皇帝,老皇帝最擔心的就是,漢人群起造反,導致遍地烽煙。
“你是該管的步軍統領,說吧,有何良策?”
即使柱不提醒,康熙也知道事情的嚴重性。
湯炳一向膽子小,他的救災方法,異常之傳統,調戶部常平倉的糧食,設粥棚賑濟災民。
柱提出的方法,就很有特色了。
受災的幾萬人,由各坊的坊長承包,分散居住到指定的富裕人家,住宿費及伙食費由皇帝的內庫撥銀子補貼。
因為,戶部的銀庫裡,窮得可以跑老鼠了,哪來那麼多的銀子救災?
從以往的先例來看,在不威脅到皇權的時候,康熙還是很樂意花一些銀子,以撈取聖君之名。
“準了。只是,就怕刁民趁機收買人心啊。”
老皇帝時刻警惕著,野心勃勃的壞人趁機邀買人心。
柱早就料到了,老皇帝必定會擔心給人做王莽或曹操的機會。
“老爺子,咱們宮裡的男僕頗多,讓他們代表您去發銀子,發糧食,臣兒以為甚是妥當。”
柱太懂老皇帝的心思了,他完全有理由相信,他提出的建議,老皇帝肯定聽得進去。
“這,內廷僕人出宮,就怕朝裡有物議啊。”
老皇帝倒有些猶豫了。
柱小聲提醒說:“讓王朝慶他們替聖君發福利給災民,這可是天大的善事呢。”
被柱這麼一教唆,老皇帝立即下定了決心,“好,就依你。”
皇帝派人親自賑災,還照顧的如此體貼入微。
即使地方官壞透了,大清的皇帝也是好的。
嗯,好皇帝可以期待,只要餓不死,都別造反了!
聖君之恩,普照大地,這便是柱拿來忽悠康熙的最大誘惑。
別的且不說了,單單是其中巨大的聲譽誘惑,老皇帝就必定會掉進了坑裡,絕對爬不出來的。
按照柱的建議,每個災民每月給銀二兩,米五十升。
柱說得很清楚,只有讓收留者不僅不虧本,反而有點小利,整個救災的策略,才可能真正的有效果。
人都有同情心。
但是,強迫老百姓花幾個月的收入,養活不相干的外人,除了嘴炮道德表外,相信這個時代的大多數人都不可能真心答應的。
畢竟,草民之家,是真的沒有多少餘糧呀。
“嗯,你總是掛在嘴邊的,無利誰起早?嗯,就是這麼個理兒。”
老皇帝想通了之後,不由龍心大悅。
老皇帝的心裡舒坦了,出手也格外大方,他一口氣撥出了兩百萬兩銀子,和一百萬石存糧,給柱用於救災。
柱領了旨意後,馬上出宮,調集兵馬,一則維護外城的治安,震懾宵小,一則可以讓救災工更加的順利。
按照柱的安排,以家庭為單位,由各坊的坊長負責,負責安排進住處比較寬敞,也相對富裕一些的人家。
這些人家,管飯管住,所有的支出,由朝廷按照登記的名單,發放賑災的補貼。
當著幾百名坊長的面,柱著重強調了一點。
“你們都聽好了,本官把醜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