嬸是孤兒,怎麼還會有孃家人呢?楊小婷似乎看出了王思茹的疑惑,解釋道:“有的,嬸嬸雖然是孤兒,但也還有兩個房上的叔伯。原計劃有八十桌呢,還不算你廠裡那些同事。”
八十桌!王思茹被這個數字嚇了一跳。她不禁感嘆道,李村都窮成這樣了,擺起酒席來居然一點都不含糊。聽何玉鳳說,她結婚時也是擺了八十多桌的。這可真是越窮越要面子,死要面子活受罪啊。
王思茹想象著那八十桌酒席的場景,每桌都擺滿了豐盛的菜餚,人們歡聲笑語,好不熱鬧。然而,在這熱鬧的背後,卻是村民們省吃儉用花上幾年、十幾年甚至一輩子去還那些辦酒席欠下的錢。她不禁為這些村民感到一絲無奈和悲哀。
過了一會兒,王思茹抬起頭,看著秦芬和楊小婷,說:“媽,嫂子,我知道你們是為了我們好。但是我還是覺得不能太浪費了,我廠裡那些同事就不請了,等我們旅遊回來,到廠裡發些喜糖喜餅就好。那就按最少的來吧。要我說,必須要請的話,有個三五桌就行了。我們可以簡單地辦一下婚禮,只要大家開心就好。”
秦芬和楊小婷對視了一眼,為她們終於說服了王思茹而高興。
看到王思茹終於同意擺酒席,秦芬已經覺得很欣慰,她繼續說道:“好吧,思茹,那我們就先簡單地辦一下婚禮。但是該有的儀式還是要有,不能再少了,再少就得罪人了。有些人,你擺酒席不請人家,人家要說你看不起他的。按理說小婷的孃家都得請,但是一是因為她孃家遠,二是因為你們前面說不擺酒席,他們那裡也比較開化,小婷就做通了他們的思想工作,不需要他們大老遠的跑來了。”
秦芬的心裡充滿了感慨,她看著王思茹,眼中滿是讚賞和喜愛。還沒過門,就知道幫夫家節省,這樣的好姑娘真是打著燈籠都難找。她不禁想起了自己當年嫁入秦家的情景,那時候條件艱苦,一切都要靠自己去打拼。如今看到兒子能娶到如此賢惠的媳婦,她覺得這是他們家天大的造化,一定是祖上積了德了。
至於借來的那些錢,秦芬心裡也有了盤算。照這樣算下來,還有剩餘。她想著暫時把錢放在身邊,等以後攢夠了,再一併拿回孃家還上。這樣既不會讓孃家覺得他們不重視,也能讓自己心裡踏實些。她知道,這筆錢對於孃家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不能一直拖著不還。
秦芬輕輕地拍了拍王思茹的手,說:“孩子,以後咱們就是一家人了。有什麼事情都可以跟媽說,媽會支援你們的。”王思茹微笑著點了點頭,她感受到了秦芬的真誠和關愛,心裡也覺得很溫暖。她知道,自己嫁入了一個善良、和睦的家庭,未來的日子一定會很幸福。。
秦芬嫁出來已有數十年之久,在這段漫長的歲月裡,向來只有他們家慷慨地將錢借給孃家的兄弟姐妹。她從未計較過他們何時歸還,更未曾主動向他們開口借過錢。近些年來,她的兄弟姐妹們的生活逐漸好轉。當秦芬此次回去借錢時,她坦誠地告訴她那些兄弟姐妹,這筆錢是借來為李國慶娶媳婦所用。聽她這樣說,兄弟姐妹們毫不猶豫,迅速籌齊款項交給了她。
眼看著兒女們的婚事都有了妥善的安排,尤其是兩個媳婦如此賢惠,秦芬和丈夫李大祥總算如釋重負。李大祥想起王思茹不要彩禮,也不想擺酒席的舉動,不禁感慨這正是兒子推行改革所帶來的益處。如今自己嚐到了甜頭,他開始反思,決定日後不再處處與兒子作對。
回想過去,娶個媳婦往往會導致一個家庭傾家蕩產,甚至債臺高築。有些經濟狀況不佳的家庭,娶個媳婦回來,可能需要花費十年八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還清債務。而從小兒子結婚這件事看來,如果媳婦都這麼好娶的話,一個家即使有幾個兒子,也會生活得相對輕鬆,不會因為娶幾個媳婦而去揹負一輩子債務了。這讓李大祥深刻認識到,時代在變化,觀念也需要與時俱進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