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上西家借米。
李國慶和王思茹洗好衣服,李國慶提議說:“今晚的月亮又圓又亮,我們在河邊坐會兒,就在這裡賞月,晚點再回去,可好。”
王思茹說:“河邊有蚊子,坐在這賞月,等下要被蚊子叮得滿頭包。”
“我給你趕蚊子。”李國慶說著就到河邊旁去摘了一張姜芋葉來當扇子,給王思茹趕蚊子。
王思茹歪頭笑看著李國慶,打趣他:“恐怕明天你們村就會傳遍你今天晚上來洗衣服這件事。”
“傳遍才好呢。”李國慶無所謂地說,“這樣還用不著我費口舌去宣傳。我已下定決心,一定要改掉李村一些不好的陳規陋習。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我們李村不能老是這樣守舊,有些觀念該更新的就得更新。有些陳規陋習該改的就得改。”
“呵呵,就怕你有這個決心,卻沒人買你的賬。”王思茹看著李國慶那高高挽起的袖子,說:“將袖子放下來吧,夜了,涼快了,也免得蚊子叮咬。”
感覺到王思茹在關心他,李國慶心情愉悅,放下袖子,又跟王思茹愉快地交談起來。
此時,明月高懸,月光灑在河灘上,照亮了王思茹和李國慶的身影。微風輕拂,河水潺潺流淌,泛起層層漣漪。河邊的垂柳在月光下搖曳生姿,彷彿在輕輕訴說著什麼。
遠處,田野裡的稻穗在月光下閃爍著金色的光芒,散發著陣陣稻香。幾隻螢火蟲在稻田裡飛舞,為這個寧靜的夜晚增添了幾分生機。
王思茹和李國慶坐在小河邊的石頭上,感受著夜晚的寧靜和美好。他們的笑聲在空氣中迴盪,與小河的流水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
第二天王思茹起床時,秦芬和楊小婷已經差不多做好飯了。看到王思茹,兩個女人都討好的對她笑,讓她等一下,告訴她馬上就可以開飯。
昨晚李大祥從李大壯家回來告訴他們,李大壯家挑的日子是兩日後才讓老人登山,他們不是李大壯家的近親,今天用不著過去幫忙,還能在自己家忙一天自己的事,晚上全村人就要上李大壯家吃飯,明天早上開始辦喪事了。那些主事的總管、廚師、賬房先生今天就要上李大壯家去做準備工作了。李大祥不在這些人之列,今天還可以跟老伴去收一天玉米。
吃過飯李大祥他們就又各做各的事去了,秦芬和李大祥去採摘老玉米,楊小婷和李國富去地裡除草。
王思茹和李國慶要跟秦芬和李大祥去採摘玉米,秦芬忙說:“不要你們去,你們平時上班辛苦的,好不容易放兩天假,在家歇著吧。那麼點玉米我和你爸一晌午就能摘完了。”
李國慶也覺得王思茹第一次上他們家來,就讓她去幫忙幹活不好,就沒有去,在家陪著王思茹,順便帶李玉兒,剛在家坐一會兒,隔壁幾個小朋友來邀李玉兒上他們家門口玩沙子,有兩位老人看著他們,李國慶就帶王思茹到村上田頭地尾到處走走看看。
李國慶帶著王思茹出了村子,兩人一起漫步在田間地頭,欣賞著鄉村的美景。當他們走到村口不遠處時,正好遇見了李大壯和劉春花老兩口。只見夫妻倆拉著一輛裝滿牛糞的木板車,艱難地前行著。劉春花在前面用力拉著車子,而李大壯則在後面努力推著。由於車上的牛糞太重,他們正在努力攀爬一個小陡坡,但即使劉春花的身體已經彎成了一隻大蝦,車子仍然無法前進。
看到這個情景,李國慶和王思茹急忙跑過去幫助他們。兩人分別站在車子的兩側,用力推動著車子,終於成功地將其推上了小陡坡。李國慶關心地對老兩口說道:“你們拉得太多了,年紀大了,不能像年輕時那樣拼命幹啊!以後要注意,少拉一點。”李大壯支支吾吾地抱怨道:“我叫她別裝這麼多,她非不聽。”
其實,李大壯雖然名字叫做大壯,但身材並不高大,甚至有些瘦弱,他與劉春花的身高相仿,大約一米六左右,跟強壯實在沾不上邊。這時,劉春花挺直了腰板,臉色微紅,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好啦,下一車我會少裝一些的。”說完,她感激地看了一眼李國慶和王思茹。
有個路過的中年人問:“為什麼今天還急著拉糞,不在家守靈?”
劉春花趕忙紅著臉解釋,生怕別人誤會他們不孝順:“這兩天可能會下雨,如果真下了雨,為了少搭一個棚子,堆牛糞那個棚子要清理出來給吹鼓手們坐。所以我們要急著把這兩車牛糞拉出去。其實原本有兩個堂侄願意幫忙拉,但他們不太清楚我家那塊地在哪裡,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還是決定自己拉出去倒,等拉完這兩車糞就馬上回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