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於《周易哲學視角下的“追漢軍王雙受誅,襲陳倉武侯取勝”》的七律詩詞及解析:
(一)《易理析武侯之勝》
武侯奇策破曹營,易理玄機蘊此中。
王雙驕狂終受戮,孔明睿智顯神通。
陰陽變化兵機妙,剛柔相濟勝局融。
陳倉捷音傳千古,青史留名頌臥龍。
(二)解析:
首聯“武侯奇策破曹營,易理玄機蘊此中”: 這一聯開篇點題,指出武侯諸葛亮憑藉奇妙的策略攻破了曹軍陣營,而這其中蘊含著《周易》的哲學道理。諸葛亮的勝利並非偶然,而是他善於運用智慧和策略的結果,這與《周易》中強調的對事物變化的把握和應對有著緊密的聯絡。在這場戰役中,諸葛亮對局勢的準確判斷、對敵人心理的洞察以及對戰術的巧妙運用,都體現了他對戰爭規律的深刻理解,正如《周易》中對事物發展變化規律的探索。
頷聯“王雙驕狂終受戮,孔明睿智顯神通”: “王雙驕狂終受戮”描述了曹魏大將王雙因為驕傲自大、輕敵冒進,最終被諸葛亮設計誅殺。在《周易》的哲學中,事物的發展往往會因為人的行為和態度而發生變化。王雙的驕狂使他失去了對局勢的正確判斷,陷入了諸葛亮的陷阱,這也體現了《周易》中“滿招損,謙受益”的道理。
“孔明睿智顯神通”則強調了諸葛亮的睿智和神通廣大。他能夠準確地把握敵人的弱點,利用各種因素創造有利的戰機,最終取得了勝利。這與《周易》中強調的“知變”“應變”的思想相契合,諸葛亮正是透過對戰爭形勢的不斷變化的把握,靈活地調整自己的策略,才能夠戰勝強大的敵人。
頸聯“陰陽變化兵機妙,剛柔相濟勝局融”: “陰陽變化兵機妙”中,陰陽是《周易》的核心概念之一,代表著事物的對立統一和相互轉化。在戰爭中,敵我雙方的力量、形勢等因素都是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的,諸葛亮能夠準確地把握這些因素的變化,利用陰陽的相互轉化來制定戰略。例如,在面對曹軍的堅守時,諸葛亮透過誘敵深入、聲東擊西等戰術,使曹軍的防守出現漏洞,從而取得了勝利。這種對陰陽變化的把握,使他的兵機顯得格外巧妙。
“剛柔相濟勝局融”體現了《周易》中剛柔相濟的思想。在戰爭中,剛硬的武力和柔和的策略是相互結合的。諸葛亮既善於運用智謀制定策略,又能夠果斷地指揮軍隊進行戰鬥,剛柔相濟,使得勝利的局面得以融合。例如,在與王雙的戰鬥中,諸葛亮先以誘敵之計消耗王雙的兵力,然後再以伏兵出擊,一舉將其斬殺,這就是剛柔相濟的體現。
尾聯“陳倉捷音傳千古,青史留名頌臥龍”: “陳倉捷音傳千古”指的是諸葛亮在陳倉取得的勝利,這一勝利成為了歷史上的佳話,被人們傳頌千古。陳倉之戰是諸葛亮北伐中的一次重要戰役,他的勝利不僅打擊了曹軍計程車氣,也為蜀漢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這一勝利的意義重大,因此能夠在歷史上流傳下來。
“青史留名頌臥龍”則表達了對諸葛亮的敬仰和讚頌之情。諸葛亮作為蜀漢的丞相,為了實現興復漢室的目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的智慧、忠誠和擔當精神,成為了後世人們敬仰的楷模。在這場戰役中,他的表現更是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他的才能和品質,因此值得被青史留名,被人們讚頌。
(三)《三國演義》第98回回目為“追漢軍王雙受誅,襲陳倉武侯取勝”。以下是對該回的詳細介紹:
1 梗概:
司馬懿算定蜀兵糧草不足,只能支撐一月,建議魏兵堅守不出,待蜀兵糧儘自退。曹叡下詔讓曹真等將領聽從司馬懿的建議。
諸葛亮每日派人挑戰,魏兵堅守不理。魏將孫禮假運糧草,車上裝載引火之物,想誘蜀兵劫糧後進行火攻,但被諸葛亮識破。諸葛亮將計就計,安排馬岱、馬忠、張嶷等人內外夾攻,大敗孫禮。曹真得知中計後,堅守大寨,更不出戰。
諸葛亮安排魏延執行密計斬殺王雙。魏延依計先在王雙營邊埋伏三十騎,待王雙起兵追趕時,去他營中放火,趁王雙回寨時出其不意將其斬殺。
東吳孫權聽從張昭之言,登壇即皇帝位,諡父孫堅為武烈皇帝,母吳氏為烈武皇后,兄孫策為沙桓王,立子孫登為皇太子,諸葛瑾長子諸葛恪為太子輔佐,張昭次子張休為太子右弼。
陳倉城中郝昭病重,諸葛亮趁機起兵攻城,郝昭聽聞驚死,蜀兵趁亂擁入城。曹叡聽聞陳倉城失守、郝昭病亡,心中大驚,召司馬懿商議計策,司馬懿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