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路云云。
他的話語雖然客氣,但其中的敷衍與推諉卻難以掩飾。
張循自然聽出了烏昊靡的言外之意,但他並沒有立即反駁。他知道,烏孫國這麼大的體量,確實不太可能主動歸附,最後終究是要打一仗,才能打服烏昊靡的。
但烏昊靡不臣服,不代表其他人不臣服。因為烏昊靡是國王,而其他人則是臣民,甚至奴隸。隨著張循的到來,那些對華朝心生嚮往的烏孫臣民開始悄悄試探、聯絡。
他們被張循的氣度所折服,被華軍的強盛所震懾,被華朝的繁榮所吸引,願意成為華朝在烏孫國的內應。
張循同樣透過系統挑選了一批人作為死忠內應,安插下來,等待今後雙方開戰的時候打烏孫國一個措手不及。
這些內應有的是烏孫國的官員,有的是商人,還有的是普通的百姓。他們雖然身份各異,但都對華朝忠心耿耿,願意為華朝的統一大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無論烏昊靡怎麼掙扎,烏孫國最終都會成為華朝領土的一部分。這是歷史的必然趨勢,也是張循的堅定信念。他相信,終有一天,烏孫國會成為華朝領土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