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作好準備。
教師中有美國人,常向他們簡單地介紹美國的歷史和政治。要他們的介紹裡,美利堅是塊完全不同於中國的土地,在那裡有民主選舉總統,有西部大開發,有首先發明飛機的萊特兄弟和福特汽車萬人工廠。當然公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配偶&;#8226;&;#8226;&;#8226;&;#8226;&;#8226;&;#8226;聽到這裡顯德有些不自然。教師又問:不好意思,請問在座的有沒有結婚的?大家都看著顯德,那請問你是自由戀愛的還是父母安排的呢?顯德低聲地說:是父母安排的。那就對了,這就是中國,密司特魏,我非常同情你,沒有愛情。大家都哈哈地笑起來。在同學們的心目中,自己是一箇舊時代的象徵,這與他們追求的自由、愛情是截然相反的東西。對於同學們來說,為了自由和愛情幸福,他們寧願選擇留在即將到達的美國,在顯德面前,他們毫不掩飾自己的觀點。
後來,顯德才知道,在當時民國政府經費捉襟見肘的情況下,清華學校與當時北平三所國立大學在經費來源上的緊張形成了鮮明對比。清華辦學經費來自庚子退款,充裕而穩定,所以學生享受優厚的學習條件,教師待遇很高。其他學校則因經常欠薪、停薪而鬧罷教、罷課。“在全國教育經費普遍嚴重匱乏的情況之下,清華一枝獨秀,自然會引起社會不平之鳴,到底平等與特殊,何者為異?”教師們都如此說,是政府的無能才導致教育匱乏,學生不滿。
《每週評論》是當時想當時憂國憂民的知識份子,喜歡看的刊物,清華學校的閱覽室也有訂閱。學校也鼓勵學生討論社會時局,向雜誌投稿,發表自己的看法。當時著名的白話文學改革就是留美學生胡適把一年的學習討論匯篇成文章《文學改良當議》,在《新青年》上發表後,陳獨秀隨即發表了《文學革命論》支援胡適,才在當時的學術界引起巨大反響的。這是一篇革命宣言,公開提出了“國民文學”、“寫實文學”、“社會文學”三大口號,由此掀起了震撼中國文化界的文學革命。這對清華學校的學生們也是一個榜樣。更有留學回國學生,用批判的筆鋒從整個傳統文化,提出了用批判的精神,來輸入西方的新理論和新觀念,重新估定中國固有文明的價值,適應時代的潮流,以“再造文明”。
顯德一般在禮拜天去閱覽室看看中外期刊,通常沒有什麼印象。然後再給母親和妻子寫信,述說一週來的學習和生活情形,每每囑託百合“畢恭伺母”。後來百合說自己有了身孕,顯德又寫信“既長為父母,當知母昔日之艱辛”,還是讓妻子好生伺候母親。民國八年初,百合生產,產下一子,問丈夫取何名字,顯德在信中說:望其忠於國,而孝於家;不作沽名釣譽之附合之徒。在顯德看來,盲目地追隨美國教師,都是不忠於國,不孝於家的沽名釣譽,不學無術的人。顯德書面學習進步很快,但是從未開口說過英語,給了他很大的困難。學期結束,學校規定應當能用英語流利地同教師交談,但顯德在口語方面乘興而來差了點,為了使自己口語能夠達到留學水平,他選擇了秋季入讀美國大學,留了半年時間補習外語。在補習學期,他驚訝地發現,在八年4月6日的《每週評論》第十六號有兩篇文章介紹了另外一種制度的家。這給了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刊物“名著”欄內針對俄國共產主義運動,刊載了《共產黨宣言》(節譯)第二章《無產者與共產黨人》後面屬於綱領的一段,編輯在按語中指出:“這個宣言是馬克思和恩格斯最先最重大的意見。。。。。。。其要旨在主張階級戰爭,要求各地的勞工聯合。。。。。。是表示新時代的文書。”同期刊物上還有陳獨秀的短文《綱常名教》,文章說:“歐洲各國社會主義的學說,已經大大流行了,俄、德和匈牙利,並且成了共產黨的世界,這種風氣,恐怕馬上就要來到東方。”一面是自由的美國,一邊是革命的俄國,顯德都弄糊塗了,他想知道自己想去的國度,究竟跟俄國有些什麼樣的差別,到底哪一個才是東方人正確的選擇。
顯德後來去借閱了有關民國六、七年俄國十月革命的有關材料,知道了俄國十月革命和共產主義運動,是與美國資本主義完全對立的兩種制度,這極大地刺激了顯德,在衡陽那個偏僻的地方,他實在感受不到那撲面而來的滾滾革命思潮。他急於想知道當時在俄國所發生的事情,是否會與即將到來的美利堅產生截然不同的一條治國之道呢。所以當他知道,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一條道路,可以解放全人類的時候,他不禁迷惑了:到底他的選擇是對還是錯呢?今後會不會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