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你的祖父,現在朕見到你不由就想到了他——
唉,當初十八路諸侯抗擊董賊,你祖父也是其中一員,實是大漢的忠臣,可惜了……
來人,給孫愛卿賜座!”
祖父孫堅是不是大漢的忠臣孫紹不知道,但他知道的是孫堅的確是貪墨了大漢的傳國玉璽。
不過這種場面話聽聽就算了,誰又會當真呢?
“謝陛下賜座。”
荀彧卻沒有入座,對著劉協恭敬行禮道:
“陛下,臣還需籌備北方戰事的軍糧……”
“荀愛卿去吧,戰事要緊,朕這裡也沒有什麼重要的事情。”
荀彧再行一禮,
“陛下,臣告退。”
退出大殿後,荀彧對門口內侍耳語了兩句,內侍點頭應承後,荀彧方才離去。
荀彧離開後,劉協便開始和荀悅和孔融談天說地起來,
只是他壓根就沒有再理孫紹,恐怕在他眼裡,孫紹年紀太小,根本不配與他們談論文道;亦或者是他由荀彧帶來,大機率是曹操的人。
孫紹開啟了觀人術。
劉協:
武力:19
統率:20
智力:81
政務:84
魅力:83
好感:9
技能:無
天賦:無
倒也不是一無是處,至少人是聰明的,而且看曹操執政看得多了,政務能力並不弱。
如果他平替他父親漢靈帝,恐怕大漢朝還能多續命幾年。
孔融和荀悅數值大差不差,統率、武力是沒有的,智力和政務都是八十好幾。
所謂文人造反,十年不成,這些人聚在一起,哪怕說破天去,也沒辦法讓劉協重掌大權。
幾人說了一會兒經典,做了兩首歪詩,劉協突然點名孫紹道:
“孫愛卿,你年紀小,聽我們說這些應該很無聊吧?”
孫紹拱手道:
“陛下,能聆聽陛下和兩位大賢討論文道,乃是草民的福氣,其間收穫無窮,何來無聊一說?方才我聽仲豫先生談到‘耕者無田’,心中頗為感嘆。”
孔融笑道:
“孫紹公子,你才八歲,真的能聽懂我們說的嗎?
融聽聞你作了一首《觀滄海》,那詩磅礴大氣,但我不太相信那是你這個年齡的孩子能寫出來的,不如現在你再作一首,以作證明?”
這倒不是孔融咄咄逼人,作為孔子的後代,孔融對漢室是忠誠的,所以大多數時候他看不慣曹操,
他此刻將孫紹當成是曹操的人,自然會不自覺的挑刺。
孫紹卻不慌張,回道:
“請文舉先生賜題。”
孔融想了想,說道:
“方才我們談到百姓疾苦,不如孫紹公子就以此為題吧!”
劉協和荀悅都看向了孫紹。
只見孫紹微閉雙眸,在睜眼時,他的眼中彷彿蘊有星辰,
他開口吟誦道:
“運鋤耕斸(zhu)侵星起,壟畝豐盈滿家喜。
到頭禾黍屬他人,不知何處拋妻子。”
孔融還沒做出反應,荀悅卻是站了起來——
他方才說道土地兼併導致百姓流離失所,孫紹這詩不就是在描述這些場景嗎?
他萬萬沒想到,一個八歲孩童竟然對世事有如此深刻的理解,不由擊掌讚歎:
“好!好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