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見太史慈前,收個呂蒙先(1 / 2)

“重耳在外而生,申生在內而亡啊!”

大喬博覽群書,自然知道這個典故,說的是晉獻公的兩名公子重耳和申生,在國內奸佞當道的時候,申生留在國內被冤屈致死,而重耳在外遊歷,積攢人脈,最終回國蕩清寰宇,成為一代明君晉文公。

大喬嘆了一口氣:

“那畢竟是你二叔,何至於此?”

孫紹搖了搖頭,只說了一句:

“父親外出遊獵,連親信將領都不知他的去向,為何那許貢的門客卻恰好能在那處山頭埋伏?”

大喬瞳孔地震,僵在了那裡。

孫紹的潛臺詞是——當日知道孫策去向的,只有他的親人和家奴,而得利最多的,多半便是洩露孫策動向的人,很顯然,目前看來二叔孫權就是那個得利最多的人。

當日父親孫策的意思是孫紹年紀小,恐怕鎮不住江東,不如讓二弟孫權繼承。

可實際上,江東內部雖然矛盾重重,可有著孫堅孫策積攢下來的武鬥集團班底,保著孫紹直到成年懂事完全沒有問題。

那麼孫策的擔憂就很清晰了,他只是擔心自己唯一的兒子上位以後,會被某些人當成眼中釘肉中刺而殺掉啊!

畢竟在這個年代未成年人夭折實在是再平常不過了。

大喬渾身顫抖,也不知是害怕還是憤怒。

孫紹忙安慰道:

“姨娘勿憂,紹兒出了吳縣,自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最關鍵是,他現在是有系統的人,要是把這東漢末年的所有名人都結交一遍,那還怕什麼孫十萬啊?

大喬卻是一把抓住孫紹的小手:

“紹兒,姨娘不攔你去找太史子義,只是你必須答應姨娘,此番前去,一定要帶上你父親留給你的那一百親衛!”

孫策去世前,留給了孫紹一百親衛,皆是軍中好手,忠義之輩。

按理說,這支衛隊應當由江東之主孫權掌控,可孫策卻把他們交到了大喬手中,這其中的用意就值得好好琢磨琢磨了。

……

……

日子一晃而過,這一日便是孫紹啟程的日子。

大喬將孫紹送出家門,看著少年郎馬背上遠去的身影,不禁淚流滿襟。

孫紹心有所感,回頭揮了揮手,大聲喊道:

“姨娘放心,紹兒會照顧好自己的!”

他策馬前行,很快便來到了吳縣南門。

一百衛士早已等待於此。

領頭一員小將上前拱手道:

“公子,都尉呂蒙率部在此等候!”

孫紹心中一驚,呂蒙?

他穿越來之前,八歲的孫紹每日裡被山一般的課業糾纏,根本沒時間瞭解父親留給他的衛隊,此時竟是他第一次與他的衛隊相見,

不成想東吳四大都督之一的呂蒙竟然是這一隊衛士的首領!

呂蒙此時還沒有入孫權的眼!

話說歷史上孫權要清理一些起不了什麼作用的年輕將領,意圖將他們麾下所部整合歸攏。

呂蒙害怕被逐出軍中,便為部下趕製了絳色的服裝和綁腿,並加緊操練。孫權檢閱時,呂蒙兵馬“陳列赫然,兵人練習”,孫權見後大悅,認為他治軍有方,不但沒有消減他的兵員,還將他委以重用。

如今孫權剛剛掌權,還沒有整合軍隊,所以呂蒙自然沒有被孫權收編。

既如此,這份“好友大禮”咱就收下啦!

“呂都尉辛苦了。”

面對孫紹的客氣話,呂蒙沒有回應,卻彎腰作揖道:

“公子,在下前日領公子之命前往主公處提取霸王槍,卻被告知霸王槍乃先主公兵刃,需供奉於祠堂,不得輕動,故而未能取出。

蒙未能完成公子囑託,請公子責罰!”

孫紹微微皺眉,霸王槍乃是父親遺物,按道理講自己取走乃是天經地義之事,可孫權卻按住不放,這是什麼緣由?

他不及細想,安撫呂蒙道:

“我如今無官無職,乃是白身,我的話自然不是軍令,呂都尉能為小子奔波,小子已是感激不盡,又豈會因此責怪呂都尉?”

呂蒙聞言心中的一塊大石落了地。

他曾經聽聞軍中舊友說起,紹公子不愛讀書,囂張跋扈,根本不是一個好相與的。

可耳聽為實,眼見為虛,眼前的紹公子雖然只有八歲,可是謙恭有禮,哪是他們口中的那般不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