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休養生息,穩紮穩打(1 / 2)

這一日清晨,陽光透過雲層灑向大地,照亮了宏偉壯麗的明王府。

府內一片忙碌景象,侍從們穿梭於庭院之間,忙著準備即將到來的重要會議。

終於,在一陣莊重而有序的腳步聲中,明教教主兼明王張無忌率領著一眾文臣武將步入大堂。

只見堂內左右兩排座位早已坐滿了人,有英俊瀟灑的光明左使楊逍、性格豪放不羈的周顛、雄才大略的朱元璋、智勇雙全的徐達、勇猛善戰的常遇春、沉穩堅毅的湯和、智謀過人的劉伯溫、精明能幹的胡惟庸以及善於籌謀的李善長等眾多豪傑。

眾人見張無忌入席,紛紛起身行禮。

張無忌坐穩後,示意大家坐下,隨後開口說道:“諸位,據大都傳來的密探訊息,如今那元順帝與皇太子之間已然勢同水火,兩人明爭暗鬥不斷,致使元廷內部紛爭四起,元氣大傷。如此一來,他們再也無暇顧及南下之事,這對我們來說無疑是個穩步發展壯大的絕佳機會!”

話音剛落,性急的周顛便哈哈大笑起來:“哈哈哈,想那元順帝平日裡殘暴不仁,對待百姓橫徵暴斂,弄得民不聊生,如今遭此報應也是活該!”

一旁的劉伯溫微微頷首,接著張無忌的話頭分析道:“明王,依微臣之見,當前我軍面臨的首要敵手便是盤踞江南一帶的張士誠。此人擁兵自重,且頗具實力,但倘若我們能精心謀劃,一舉將其剿滅,那麼統一南方之地便指日可待。”

眾人聞言,紛紛點頭表示贊同,並開始各抒己見。

有的主張集中兵力速戰速決;有的則認為應當穩紮穩打,逐步蠶食對方勢力範圍;還有的提出要運用離間之計分化敵人……

一時間,大堂之上議論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

然而,面對眾說紛紜的局面,張無忌卻始終面帶微笑,靜靜地傾聽著每個人的意見,偶爾插上一兩句話引導討論方向。

此刻的他心中已有定計,只待時機成熟便可付諸行動。

眾人討論得熱火朝天之際,朱元璋忽然站起身來,目光如炬,聲如洪鐘:“明王,末將認為,我們應趁元廷內亂之際,一鼓作氣,揮師南下,直取張士誠的老巢!兵法雲:‘趁火打劫,勢如破竹’,此刻不戰,更待何時?”

此言一出,大堂內頓時安靜了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朱元璋的身上,等待著他進一步的闡述。

朱元璋見狀,繼續說道:“張士誠雖擁兵自重,但他治軍不嚴,民心不附。我軍若以雷霆萬鈞之勢發起攻擊,必能一戰而定江南,為日後的北伐奠定堅實基礎。”

話音剛落,一旁沉穩的湯和也站了出來,附和道:“朱將軍所言極是,我軍士氣高昂,兵強馬壯,此時不出擊,更待何時?末將願為先鋒,誓要拿下張士誠的項上人頭!”

然而,就在眾人準備響應朱元璋的提議時,劉伯溫卻輕輕搖了搖頭,緩緩開口:“明王,微臣卻有不同的看法。兵法又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張士誠雖治軍不嚴,但他畢竟經營江南多年,根基深厚,不可小覷。且我軍歷經戰亂,尚未得到充分的休整與補給,若貿然出擊,恐有敗北之虞。”

說到這裡,劉伯溫停頓了一下,目光掃過眾人,繼續說道:“微臣以為,我們應先休養生息,加強軍備,同時派遣細作深入敵後,探聽虛實,待時機成熟,再一舉發動攻勢,方能確保萬無一失。”

劉伯溫的話音剛落,大堂內再次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眾人紛紛低頭沉思,權衡著兩種策略的利弊。

這時,一直靜靜傾聽的張無忌終於開口了。

他站起身來,環視著滿堂的文武官員,聲音堅定而有力:“諸位所言皆有道理,但本王認為,戰爭之道,在於權衡利弊,審時度勢。

朱將軍主張速戰速決,意在趁元廷內亂之際,迅速擴大我軍的勢力範圍;而劉先生則主張穩紮穩打,先求自保,再圖進取。

兩者各有千秋,不可偏廢。”

說到這裡,張無忌微微一笑,繼續說道:“本王之意,乃是取兩者之長,補兩者之短。我們既要保持對張士誠的壓力,使其不敢輕舉妄動;又要加強自身的建設,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同時,我們還要密切關注元廷的動向,一旦時機成熟,便立即揮師北伐,完成光復中原的大業!”

張無忌的話音剛落,大堂內頓時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

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贊同,並對張無忌的英明決策充滿了敬意。

張無忌腳步匆匆地趕回了王月敏所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