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無忌坐在書房裡,眉頭緊鎖地凝視著牆上的地圖。
他心中清楚,雖然如今局勢大好,但如何抉擇下一步行動卻讓他倍感壓力。
按照他所熟知的歷史軌跡,大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先稱帝,然後再行北伐之舉。
然而,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張無忌決定不走朱元璋的這條老路。
金陵城雖繁華昌盛,但地理位置並非理想之選,無法成為大明長久穩定的都城。
北平城才是他心目中當之無愧的國都首選。
北平城不僅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更是連線北方與中原的重要樞紐。
若能定都於此,對於大明未來的發展將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
如果在立國之初就選定金陵作為都城,那麼多年以後勢必要再次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遷都至北平城。
如此一來,不僅勞民傷財,而且可能會影響到國家的安定繁榮,實在是得不償失。
所以,張無忌下定決心,要等到北伐勝利之後,直接在北平城稱帝登基,以此彰顯大明王朝的威嚴和決心。
張無忌拖著沉重的步伐回到明王府後宮時,王月敏一眼便看出了他臉上的憂愁之色。
她心疼地迎上前去,輕聲問道:“無忌,究竟發生了何事?為何這般愁眉不展?”
張無忌微微嘆了口氣,緩緩說道:“敏敏,我正在思考一個關乎大明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到底是應該先稱帝呢,還是先行北伐?”
王月敏略作思索,然後回答道:“妾身以為,還是應當先稱帝為宜。
畢竟只有名正言順地登上皇位,才能更好地號令天下漢人齊心協力,共同北伐元廷。
如此行事,想必定會事半功倍。”
聽完王月敏的話,張無忌點了點頭,表示認同她的觀點。
接著,他又詳細地向她講述了朝中文武百官們對此事的看法,以及自己內心深處真實的想法。
兩人就這樣相互交流著意見,試圖找到一條最有利於大明未來的道路。
王月敏嬌俏地眨了眨眼,如同一隻靈動的小鹿般輕盈地靠近張無忌。
她微微仰起頭,朱唇輕啟,突然間就蜻蜓點水般地親了一下張無忌那剛毅的臉頰,然後柔聲說道:“無忌,你如此愛民如子,心懷天下蒼生,將來必定會成為一代明君,受萬民敬仰啊!”
張無忌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吻弄得有些不知所措,但很快他便恢復了鎮定,目光堅定而深邃地望著王月敏,緩緩開口道:“敏敏,不瞞你說,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一直有著一個宏偉的想法。
我想要為這片天地樹立仁愛之心,讓世間萬物都能感受到溫暖與關懷;我要為黎民百姓謀求福祉,賦予他們安穩幸福的生活;我更要傳承先賢們的智慧和學問,使之發揚光大;最終,我希望能夠開創出一個長治久安、繁榮昌盛的太平盛世,造福千秋萬代!”
王月敏聽完這番話後,整個人都愣住了。
她原本以為張無忌只是一個武功高強、心地善良之人,卻未曾料到他竟有著如此高遠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懷。
一時間,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她不禁感嘆道:“無忌,想不到你竟然有這般偉大的抱負,真是令我刮目相看啊!”
同時,她的心中充滿了愛意,對眼前這個心繫天下的男子愈發痴迷起來,暗自想著:“此生能得此良人相伴,實乃我之幸事!”
張無忌輕輕握住王月敏的手,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彷彿要將自己的決心與信念傳遞給她。
他繼續道:“敏敏,我深知這條路漫長且艱難,但既然上天賦予了我這樣的使命,我便義無反顧。
我要讓世人知道,真正的王者,不在於征服多少領土,而在於能否以仁愛之心,贏得萬民的真心擁戴。”
王月敏眼中閃爍著淚光,那是被張無忌的深情與壯志所感動的淚水。
她緊緊依偎在張無忌的懷中,輕聲說道:“無忌,無論你走到哪裡,我都會陪伴在你身邊,支援你,鼓勵你。我相信,以你的智慧和勇氣,定能實現心中的宏願。”
兩人相擁片刻,彷彿要將彼此的力量與信念融為一體。
隨後,張無忌整理好思緒,決定將自己的想法告知朝中的文武百官,共同商討大計。
次日清晨,張無忌召集了朝中重臣,將自己的志向與計劃一一道出。
朝臣們聽後,紛紛表示贊同。
他們深知張無忌的為人與能力,更被他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