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贊<以周易哲學深度解析<西遊記>第 71 回:行者假名降怪犼,觀音現象伏妖王>》
周易哲學蘊妙深,西遊故事展奇珍。
孫行者智降怪犼,觀音菩薩伏妖王。
陰陽調和道常在,變化無窮法自然。
經典傳承千古頌,中華文化綻光芒。
一、《以周易哲學深度解析<西遊記>第 71 回:行者假名降怪犼,觀音現象伏妖王》
《西遊記》第 71 回“行者假名降怪犼,觀音現象伏妖王”,是一個充滿奇幻與智慧的篇章。在這一回中,我們不僅能感受到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更能從中窺探到周易哲學的深邃意蘊。
周易哲學,作為中國古代智慧的結晶,以其對宇宙、自然和人生的獨特洞察,影響著世世代代的人們。在這一回中,周易哲學的諸多元素如陰陽、五行、變化等,都在故事的發展中得以巧妙體現。
首先,從陰陽的角度來看,本回中孫悟空與怪犼、觀音與妖王之間的對立與鬥爭,正體現了陰陽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的關係。孫悟空代表著陽剛、勇敢和智慧,而怪犼則象徵著陰邪、狡詐和強大。兩者之間的較量,正是陰陽力量的碰撞與抗衡。而觀音的出現,則代表著陰中的陽,她以慈悲為懷,卻又擁有降服妖王的強大力量,體現了陰陽的和諧與統一。
五行學說在本回中也有著深刻的體現。孫悟空的金箍棒,可大可小,變化萬千,正體現了金的銳利和變化性;怪犼的神通廣大,與土的厚重和穩固性不無關係;而觀音菩薩以慈悲之水感化眾生,又蘊含著水的柔韌與滋養。五行之間相生相剋,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在故事中,五行的力量相互制約,推動著情節的發展,也展現了宇宙萬物的執行規律。
變化,是周易哲學的核心之一。在本回中,孫悟空不斷變化自己的身份和策略,以應對怪犼的挑戰;怪犼也不甘示弱,施展各種神通進行反擊。這種變化的過程,正是周易哲學中“易”的體現。事物在不斷變化中發展,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只有適應變化,才能在複雜的環境中生存和發展。而觀音菩薩的出現,更是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改變了局面,展現了變化的無窮魅力和神奇力量。
此外,周易哲學還強調了平衡與和諧的重要性。在本回中,孫悟空與怪犼的鬥爭看似激烈,但最終還是在觀音菩薩的調解下達成了平衡。這種平衡並非是絕對的靜止,而是一種動態的平衡,是在不斷變化中尋求的一種和諧狀態。只有保持平衡與和諧,世界才能穩定發展,萬物才能共生共榮。
同時,本回中也蘊含著周易哲學對人性的思考。孫悟空的勇敢、智慧和堅持,怪犼的貪婪、狡詐和狂妄,觀音菩薩的慈悲、寬容和智慧,這些都是人性的不同表現。透過對這些人物的刻畫和描寫,我們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人性的複雜與多面性,也能從中汲取到寶貴的人生智慧。
在故事的結尾,妖王被降服,正義得以伸張。這不僅是一場精彩的戰鬥的勝利,更是周易哲學中“道”的勝利。道,即宇宙的法則和規律,它指引著人們走向正確的方向。在這場鬥爭中,孫悟空等人遵循著道的指引,憑藉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氣,戰勝了邪惡,維護了正義。
總的來說,“行者假名降怪犼,觀音現象伏妖王”這一回,以其精彩的情節和深刻的內涵,為我們展現了周易哲學的博大精深。透過對這一回的深度解析,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周易哲學的思想和理念,也能從中獲得對人生、對世界的新的認識和感悟。它讓我們明白,無論面對怎樣的困難和挑戰,只要我們遵循周易哲學的智慧,保持勇敢、智慧和堅定的信念,就一定能夠戰勝困難,走向成功。
在周易哲學的視角下,《西遊記》第 71 回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故事,更是一部充滿智慧和啟示的經典之作。它讓我們在欣賞文學之美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古老哲學的魅力和力量。它將永遠閃耀在中華文化的歷史長河中,成為我們不斷探索和追求真理的寶貴財富。
二、以《西遊記》第71回故事為例,闡述道家思想與儒家思想的區別
唐僧師徒離開朱紫國後,繼續西行。他們來到了一座山前,山上有一座道觀,名為黃花觀。觀主是個道士,名叫百眼魔君,他有一千隻眼睛,能放出金光,十分厲害。
唐僧師徒進入道觀後,百眼魔君對他們殷勤款待。但孫悟空發現,這道士雖然表面上客氣,實際上卻暗藏殺機。他用金箍棒在地上畫了一個圈,讓唐僧師徒坐在圈內,說這樣可以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