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陳欽沒有過多地在意這件事,而就在第三天,顧文傑那邊發來了更具體的投資計劃,說是谷歌和雅虎似乎有意直接收購快看傳媒,這可不是小事。
而一個確切的問題也就這麼擺在了陳欽眼前——雖然他自己的意見並不能決定公司的其他擁有者——也就是顧文傑和阿里的意見,但是他自己得有個計劃了,這次融資要融多少呢?
如果真有收購的買家,陳欽是不太願意賣的,除非對方給的真的很多。
否則的話,當然是發行更少新股、獲得夠公司發展的投資,然後等到這一輪擴張之後,等下一輪投資的時候再找其他投資者。
不過……
畢竟他也想套點現金了,雖然不能全部都賣出,但是適當高位賣出一些資產是有必要的。
但是要套多少呢?只是兌一點點應急,還是多套出一些來,然後搞點別的生意呢?
答案好像是不言自明的,時代雖然在發展,但是很多變化都不是一蹴而就的,2004年,廣告與遊戲仍然是風口,廣告自不必說——網路廣告仍然在迅猛發展,而他一手創立的快看傳媒已經成了風口的引領者,在行業上升期,減持快看的股權本來是一件很愚蠢的事。
所以……稍微減持一點就好了吧,如果可以的話,優先賣出智慧財產權,這應該是個更好的選擇。
做好了打算後,接下來就是行動了,就在捉迷藏之後的第三天,天朝網際網路大會圓滿結束。
顧文傑與阿里的人結伴回來,同樣到臨安的還有谷歌的張同,雅虎似乎也表示了對快看傳媒的興趣,一場重要的談判即將開始。
作為現在名義上持股最多的股東,陳欽當然得做點什麼、來確保自己的權益不會受損,而快看傳媒之前的幾次股權架構都有他本人操作的痕跡,這次也不能把事丟給顧文傑去談。
不過嘛……畢竟陳欽只是個小學生。
要左右這種很可能會涉及到上億資產的投資買賣可沒前幾次那麼簡單了。
而入局者又是經驗豐富的海外資本,簡單的談判小把戲當然沒法再起到前幾次那麼好的效果了。
所以他只能做點力所能及的事,自己一個人跳出來吸引火力當然是不理智的行為,但是在談判中,他也必須得保證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害。
在這種時候,一些旁門左道的談判策略當然很難有什麼用了,對於現在的陳欽來說,更重要的是堅持一個核心談判原則。
而陳欽作為小學生,他的選擇雖然不多,但是有用的談判原則剛好有一個,那就是‘共同利益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