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蒙恬與卜香蓮:湖筆傳奇的開端與傳承(3 / 3)

念與敬意在悠悠升騰。那條繞村而過的小河,也被改名為蒙溪,河水悠悠流淌,水波盪漾之間彷彿在訴說著對蒙恬的思念與敬意,永不停息。而卜香蓮,被奉為“筆娘娘”,她的善良、堅韌與智慧,成為了善璉村村民心中永遠的光輝典範。

每逢農曆三月十六日蒙恬生日、九月十六日卜香蓮生日,善璉村都會舉行盛大的敬神廟會。這一日,村民們身著盛裝,如歡快的鳥兒齊聚蒙公祠與供奉卜香蓮的廟宇之前。一位村民說道:“今日是恩公與娘娘的生辰,我們定要好好祭拜,感恩他們賜予我們湖筆技藝。”另一位村民應和道:“是啊,沒有他們,就沒有如今善璉村的繁榮。”他們獻上最精美的湖筆、豐盛的祭品,載歌載舞,以最隆重的儀式紀念這兩位為善璉帶來榮耀與技藝的傳奇人物,歡聲笑語迴盪在村落上空,似是對他們的讚歌,久久不散。

隨著歲月的流轉,蒙恬與卜香蓮所創的制筆技藝在善璉村蓬勃發展。年輕的筆工們在他們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湖筆的種類日益繁多,不僅有羊毫、狼毫、紫毫之分,更在筆的大小、形制上演變出諸多花樣,以滿足不同文人墨客的需求。有年輕筆工問:“師傅,我們為何要不斷創新湖筆?”老筆工回答:“湖筆傳承至今,需與時俱進,方能在眾多書寫工具中保持領先,不辜負先輩們的心血。”

然而,好景不長,秦朝末年,天下大亂,戰火紛飛,善璉村也難以倖免。黑煙滾滾,仿若惡魔的巨手籠罩著村莊。不少筆工為了躲避戰亂,被迫背井離鄉,湖筆的製作技藝面臨著失傳的危險。卜香蓮雖已年邁,但仍心繫湖筆,她召集村中剩餘的筆工,苦苦哀求道:“諸位,這湖筆技藝乃先輩心血,萬不可斷於吾輩之手啊!我們熬過這艱難時刻,湖筆定能再次興盛。”在她的堅持下,一部分筆工留了下來,他們在戰火的間隙,繼續傳承著制筆技藝,如點點星光在黑暗中頑強閃爍,雖微弱卻永不熄滅。

戰爭結束後,漢朝建立,天下逐漸太平。善璉村的湖筆,因其精湛的工藝,再次受到世人的關注。一些曾經流亡在外的筆工也陸續回到故鄉,湖筆製作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一位歸來的筆工感慨道:“終於又回到故鄉,我們定要重振湖筆輝煌。”他們在傳承舊法的同時,又融合了新的文化元素,使得湖筆不僅是一種書寫工具,更成為了一種文化象徵,似是文化長河中的璀璨明珠,閃耀著獨特的光芒。

到了唐宋時期,文風盛行,對湖筆的需求大增。善璉村的筆工們日夜忙碌,在那明亮的燭光下,他們的身影被拉得修長,筆工們全神貫注,力求將每一支湖筆都打造得完美無瑕。一位筆工看著手中即將完成的湖筆,喃喃自語:“這湖筆要送往文人墨客手中,定不能有絲毫瑕疵。”湖筆也隨著文人墨客的詩詞文章,聲名遠揚,成為了宮廷與文人雅士的必備之物。筆工們為了紀念蒙恬和卜香蓮,在村中的制筆工坊裡,都會掛上他們的畫像,每次開工前,都要先祭拜一番,口中唸唸有詞:“筆祖筆娘娘保佑,讓我們制筆順遂,技藝精進,福澤綿長。”

歲月悠悠,朝代更迭,湖筆始終在中華文化的長河中熠熠生輝。明清時期,湖筆的製作工藝達到了巔峰,善璉村也成為了全國制筆業的中心。儘管時代變遷,機械制筆逐漸興起,但善璉村的筆工們依然堅守著傳統手工制筆的技藝,因為這其中蘊含著蒙恬和卜香蓮的心血與智慧,是他們留給後人的寶貴文化遺產,似是歷史長河中永不熄滅的燈塔,為後人指引著文化傳承的方向。一位老筆工對年輕學徒說道:“這手工制筆的技藝,是我們的根,無論時代如何變化,都不能丟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