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聲,這些就不多說了。
這時候,益州刺史朱輔上報說,白狼王唐菆等人,因為仰慕漢朝的教化,願意歸附,還獻上了三首歌詩。這歌詩經過翻譯,送到了明帝那裡。明帝就讓史官記下來,這第一章叫“遠夷樂德歌”,歌詞是這麼說的:
“大漢是治,與天意合。吏譯平端,不從我來。聞風向化,所見奇異。多賜繒布,甘美酒食。昌樂肉飛,屈伸悉備。蠻夷貪薄,無所報嗣。願主長壽,子孫昌熾!”
這意思就是說漢朝治理得好,和天意相符。當官的和翻譯都很公正,他們不是被強迫來的。聽到漢朝的威名就嚮往歸化,看到的一切都覺得新奇。漢朝給他們很多絲綢和好吃的,大家都很高興,有吃有喝。他們覺得自己沒什麼好東西回報,就祝願漢朝皇帝長壽,子孫昌盛。
第二章叫“遠夷慕德歌”,歌詞是:
“蠻夷所處,日入之部。慕義向化,歸日出主。聖德深恩,與人富厚。冬多霜雪,夏多和雨。寒溫時適,部人多有。涉危歷險,不遠萬里。去俗歸德,心向慈母。”
就是說他們住的地方很偏遠,在太陽落山的地方。因為仰慕漢朝的仁義道德,所以歸附漢朝這個太陽昇起的地方。漢朝皇帝的恩德深厚,給他們很多財富。那裡冬天多霜雪,夏天雨水多,氣候很合適,人也多。他們不怕危險,不遠萬里來歸附,就是因為嚮往漢朝的德行,就像孩子嚮往母親一樣。
第三章叫“遠夷懷德歌”,歌詞說:
“荒服之外,土地磽确。食肉衣皮,不見鹽谷。吏譯傳風,大漢安樂。攜負歸仁,觸冒險狹。高山岐峻,緣崖磻石。木薄發家,百宿到洛。父子同賜,懷抱匹帛。傳告種人,長願臣僕!”
這是說他們住的地方在很偏遠的荒服之外,土地貧瘠,只能吃肉穿皮,沒有鹽和糧食。透過當官的和翻譯知道漢朝很安樂,就帶著家人來歸附。一路上翻山越嶺,懸崖峭壁的,走了好多天才到洛陽。來了之後,父子都得到賞賜,抱著絲綢很高興。回去告訴族人,都願意永遠當漢朝的臣子。
除了白狼部落,還有盤木等一百多個部落,以前都在西南邊境之外,跟中國從來沒什麼來往。這次看到白狼部落歸附了,也都跟著來稱臣,還送了很多當地的特產。這可真是東漢的盛世啊,影響力都傳到這麼遠的地方了,一點都不比西漢的時候差。
咱就說這漢朝的威風,真是越來越大了。南方的哀牢歸附了,西邊的白狼也來稱臣,這都是明帝治理得好啊。這時候的漢朝,就像一顆閃閃發光的星星,在世界的東方閃耀著。
不過這還不算完,漢朝的勢力還在繼續向外擴充套件。在西邊,又出了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幹了一番大事業。這人是誰呢?咱們下回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