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的時候受了點委屈,可死了以後大家都記著他的好,這就叫公道自在人心,死得其所啊!這可是給後人做了個好榜樣。
這一年秋天,北匈奴又大規模地來入侵,直接打到雲中。太守廉範帶著士兵出城抵抗。士兵們一看匈奴人這麼多,心裡有點害怕,就跟廉範說:“大人,咱們人太少了,還是回城防守吧,趕緊派人去別的郡求救。”廉範笑了笑說:“別怕,我有辦法對付他們,不用著急。”
說完,他讓士兵們安營紮寨,好好休息,不準隨便出戰。好在匈奴人剛到,也有點累了,想先歇會兒,就沒來進攻。
到了晚上,廉範讓士兵們把兩個火把交叉綁在一起,一頭點著,在營外圍成一圈,遠遠看去,就像有千軍萬馬一樣。匈奴人遠遠地看見了,以為是漢朝的救兵來了,嚇得夠嗆。正打算第二天早上就退兵,沒想到漢朝軍營裡突然敲鑼打鼓,士兵們衝了出來。
匈奴人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漢軍殺出來,只當是中了埋伏,嚇得魂飛魄散,撒腿就跑。廉範趁機帶著士兵在後面追殺,殺得匈奴人丟盔棄甲,哭爹喊娘,一下子就送了好幾百顆腦袋去見閻王。匈奴人還怕漢軍繼續追,跑得那叫一個狼狽,一路上自相踐踏,又死傷了一千多人。經此一役,匈奴人算是見識到了廉範的厲害,再也不敢輕易來雲中搗亂了。
廉範這人,字叔度,是杜陵人,家裡世世代代都在邊郡當官。不過他小時候也挺慘的,他爹客死在蜀中。廉範當時才十五歲,聽到這個訊息,哭得那叫一個傷心,立馬就跑去接他爹的靈柩。蜀郡太守張穆,以前是廉範祖父廉丹的手下,看廉範可憐,就送給他不少錢。可廉範這孩子有志氣,一分錢都沒要,帶著靈柩就往東走。
路過葭萌的時候,船不小心撞到石頭上,一下子就破了,廉範兩隻手緊緊抱著靈柩,跟著就掉進水裡了。幸好旁邊有人被他的孝義感動,趕緊跳下去把他和靈柩撈了上來。這才把他爹安葬了。
後來廉範就到京城去求學,跟著博士薛漢學習,學得特別好,漸漸就有了名氣。可沒想到,薛漢後來被牽連到楚獄裡,被殺了。這楚獄的事兒,前面也說過。薛漢的那些朋友和學生,都怕被牽連,沒人敢去管他的後事。只有廉範,膽子大,講義氣,跑去把薛漢的屍體收殮埋葬了。這事兒被官府知道了,報告給明帝。明帝一聽就火了,把廉範叫進宮,生氣地說:“薛漢和楚王一起謀反,把天下攪得一團糟,你不但不跟朝廷站在一邊,還敢去收殮罪人,難道你不怕王法嗎?”
廉範趕緊跪下磕頭,說:“我知道我這樣做不對,可是我覺得薛漢他們已經受到了懲罰,人都死了,屍體總不能就這麼扔著吧。我和薛漢是師生,實在不忍心看著不管,就想著先把他埋了。我知道我犯了大罪,任憑陛下處置。”
明帝聽他這麼說,氣也消了一些,又問他:“你是不是廉頗的後人?和前右將軍廉褒、大司馬廉丹有沒有親戚關係?”廉範回答說:“廉褒是我的曾祖父,廉丹是我的祖父。”明帝聽了,感嘆地說:“我說呢,你這孩子怎麼這麼有膽量。看在你懂得大義的份上,這次就饒了你吧。”廉範這才鬆了口氣,謝恩退下。
從這以後,廉範的名聲就更大了,還被推舉為茂才,後來又升為雲中太守。這次打退匈奴,更是讓他名揚中外。之後他又在武威、武都當太守,根據當地的風俗進行教化引導,幹得都不錯,很有政績。再後來又調到蜀郡當官。
蜀郡這地方的人,向來喜歡爭論,一點小事就能吵個不停。廉範就用醇厚的品德來教育他們,還禁止互相告狀揭發。成都這地方物產豐富,但是房子捱得很近,以前規定晚上不準幹活,說是怕發生火災。可老百姓不聽啊,偷偷摸摸地幹,結果火災還是經常發生。
廉範來了之後,把這條舊規定給撤了,改成讓大家多準備水。這樣一來,要是有火災,有水就能馬上撲滅,老百姓都覺得方便多了。大家都特別感激廉範,還編了首歌謠來誇他:“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褲!”意思是說廉範來得太晚了,不禁止晚上幹活,老百姓能安心勞作,以前連條褲子都沒有,現在都有五條了,這都是廉範的功勞。
廉範在蜀郡待了幾年,後來因為犯了點事被免官,就回家了,最後在家裡去世。
廉範以前和洛陽人慶鴻是特別好的朋友,好到什麼程度呢?可以說是刎頸之交,一輩子都沒鬧翻過。當時的人都說,以前有管仲和鮑叔牙那樣的好朋友,現在有慶鴻和廉範這樣的。這慶鴻也是個慷慨講義氣的人,後來當了琅琊、會稽兩郡的太守,到哪兒都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