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根個手指。
“其二,接受庫楚汗臣服,繼承西伯利亞汗國法統,即位西伯利亞汗國大汗,或者就叫瓦剌汗國也可,汗國仍在大明框架之內,朕促使大明朝廷會認可並支援。”
“這樣也是撇開脫脫不花單幹,而且讓其挑不出毛病。不管汗國叫什麼名字,對韃靼部落的吸收掌控繼續進行,這樣一來,草原有兩個王庭,除了脫脫不花那不到三萬人並兩萬野人,太師仍是草原的大汗。”
“而其三嘛,很簡單,現在幹掉脫脫不花,鐵血整合內部,誰不服從就殺掉。”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按以往,這樣肯定是不行,不過眼下太師的財力與兵力均允許如此操作,壞處就是可能要有數年才能讓內部安心。而且會開一個火拼奪位的壞頭。”
朱祁鎮這句話不是空穴來風,古代有個二王三恪的習慣,就是即便篡位也優待前朝後人。朱祁鎮提醒也先能不見血儘量別見血,不管元朝如何,如今瓦剌前三代均是父死子繼,正常傳承,也先若殺脫脫不花稱汗,會有較大隱患。
也先點點頭,他決定還是按原計劃行事。除了原計劃的優點,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此次會盟還有件大事,目前還是以求穩為先。
這件事就是札薩克制度。
當然,這也是朱祁鎮提出來的,借鑑的,則是帶清的經驗。
札薩克制度也叫盟旗制度,是將草原牧民在原有社會制度基礎上按照八旗組織原則編制旗分。旗是行政、軍事單位,也是旗內各級封建主的世襲領地。盟為旗的會盟組織,合數旗而成。每盟設盟長一人、副盟長一人,由也先任命。
也先要透過編織佐領,安置屬民,分給牧地,劃定旗界,任命札薩克,將遊牧部落大體固定下來。
雖然“我帶清”的盟旗制度是為了分化、控制蒙古地方的制度,但制度要看怎麼用,誰來用。清廷自然是控制,但也先自己用,那就只能說是改變內部治理模式了。
除了便於也先控住草原諸部,盟旗制度還有很多好處。
首先,水草豐茂的牧場有限,不同部落由於爭奪牧區,很容易產生矛盾乃至爆發衝突。劃定牧場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其次,各部落在大體範圍內固定,有助於清查人口、收取稅收、抽掉丁壯,更有助於建設一個穩定的政權。
再者,隨著近代化程序的推進,遊牧部落從遊牧到定居是個必然趨勢,除了基礎的畜牧業從業者,工業社會是需要定居才能實現的。
而且從札薩克個人角度,這樣並不影響部落頭人們吃喝玩樂,反而還有來自王庭的封賞。
劃定牧區,意味著扯皮,好在朱祁鎮繪製的詳細地圖,個人扯皮歸扯皮,達成一致後就能為將來省很多事。
除了省事,以後部落之間的爭端也有一個裁決的依據。
因此,當數個月前朱祁鎮提到盟旗制度的名字時,也先就想明白了七八分,返回草原後,朱祁鎮又對也先詳細講述了這樣做的好處。
而這些時日,也先透過閱讀史書,也學會了不少東西,比如什伍連坐制,保甲法,以及出門需要路引的大明律。
不看不知道,也先發現,在權力運作方式層面,中原人還真有很多東西。
:()天可汗,從留學瓦剌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