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秦滅六國:九州混一之華章(1 / 3)

小說:歷史的執筆者 作者:雅謹

我,作為歷史隱形的執筆者,自秦王嬴政剷除嫪毐與呂不韋勢力、親政掌權的那一刻起,便知道秦國這輛戰車已經在統一六國的道路上正式啟程,而我彷彿將親眼見證這一段波瀾壯闊、改寫歷史的偉大征程。

秦自商鞅變法之後,猶如一隻覺醒的巨獸,國力蒸蒸日上,府庫充盈,兵強馬壯。其耕戰之策深入民心,百姓皆以耕織為務,奮勇參軍,渴望在戰場上建功立業,博取爵位與田宅,整個秦國上下瀰漫著一股蓬勃向上的朝氣與銳不可當的進取之氣。而山東諸國,或因政治腐朽,或因內爭不斷,在秦國崛起的陰影下,顯得愈發衰弱,宛如風中殘燭,搖搖欲熄。

嬴政,這位有著雄才大略的君主,目光堅毅地凝視著東方,心中早已勾勒出一幅囊括四海、併吞八荒的宏偉藍圖。他深知,秦國曆經數代積累,如今已到了瓜熟蒂落、橫掃六國的關鍵時刻。於是,在他的謀劃與指揮下,秦國的戰爭機器緩緩啟動,一場決定華夏命運走向的統一之戰拉開了帷幕。

韓,作為秦國東進道路上的首個目標,地狹民寡,且緊鄰秦國,在秦國的強大軍事壓力下,早已是瑟瑟發抖。當秦國的黑色旌旗出現在韓境之時,韓王安面色慘白,眼神中滿是恐懼與絕望。“秦軍勢大,如之奈何?我韓國何去何從?”韓王安在朝堂上焦急地踱步,向群臣詢問對策,然而大臣們面面相覷,皆無言以對。

公元前 230 年,嬴政遣內史騰率領秦軍精銳,如洶湧的黑色潮水般湧向韓國。秦軍一路勢如破竹,幾乎未遭遇像樣的抵抗,便迅速逼近韓都新鄭。韓國的軍隊在秦軍的強大攻勢下,節節敗退,防線一潰千里。城牆上的韓國士兵望著城下那密密麻麻、盔明甲亮的秦軍,心中的恐懼達到了頂點,手中的兵器似乎也變得沉重無比。

“大王,秦軍已兵臨城下,新鄭危在旦夕!”一位將領匆匆入宮,向韓王安稟報。韓王安癱坐在王座之上,眼神空洞,良久,才無力地揮了揮手:“開城投降吧……”

就這樣,韓國在秦軍的鐵騎下輕易地覆滅,秦以韓地為潁川郡,完成了統一六國的第一步。這一勝利,如同在山東諸國中投入了一顆重磅炸彈,引發了一陣恐慌的漣漪,也讓秦國上下看到了嬴政統一大業的曙光,士氣大振。

趙國,曾是秦國在戰國時期的勁敵,即便經歷了長平之戰的慘痛失敗,元氣大傷,但趙人骨子裡的堅韌與頑強猶存,且有名將李牧坐鎮北疆,猶如趙國的中流砥柱,讓秦國頗為忌憚。

嬴政首次伐趙時,李牧臨危受命,率領趙軍精銳在井陘、番吾等地嚴陣以待。秦軍的攻勢如狂風暴雨般猛烈,然而李牧卻沉著冷靜,指揮若定。他巧妙地利用地形,佈置防線,趙軍將士們在他的激勵下,士氣高昂,奮勇抵抗,一次次將秦軍的進攻擊退,使其數載不得前進一步。

“秦軍雖眾,然我趙軍有死戰之決心!有我李牧在,必保趙國之疆土!”李牧身著戰甲,手持長槍,屹立於陣前,目光堅定地注視著前方的秦軍,那堅毅的身影讓身後的將士們心中充滿了安全感與鬥志。

然而,秦國的反間計卻如同一把陰險的匕首,悄然插入了趙國的心臟。趙王遷昏庸無道,輕信了秦國的謠言,竟下令誅殺李牧。當這一訊息在趙軍中傳開時,將士們悲痛欲絕,軍心大亂。

“大王為何如此昏庸!李牧將軍乃我趙國之脊樑,如今卻遭此冤屈,趙國危矣!”一位趙軍士兵淚流滿面,憤怒地喊道。

公元前 228 年,王翦趁趙國主將更替、軍心不穩之際,率領秦軍再次發起猛攻。失去了李牧的趙軍,如同一盤散沙,難以抵擋秦軍的凌厲攻勢。秦軍很快攻破了邯鄲城,趙王遷被俘,趙國宣告滅亡。雖有趙公子嘉逃奔代地,延續宗室血脈,但趙國的本土已完全被秦國納入囊中,曾經輝煌一時的趙國,在歷史的長河中漸漸黯淡了下去。

秦滅趙的同時,其兵鋒已直逼燕國邊境。燕太子丹目睹秦軍的赫赫兇威,深知燕國危在旦夕,為了挽救國家的命運,他決定鋌而走險,策劃了一場震驚天下的刺殺行動——遣荊軻刺秦。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在易水河畔,荊軻身著白衣,頭戴白冠,與送行的眾人訣別。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決然與悲壯,深知此行九死一生,但為了燕國的存亡,他義無反顧。

荊軻帶著樊於期的首級和燕國督亢的地圖,在秦舞陽的陪同下進入咸陽宮。然而,行刺過程中,秦舞陽因恐懼而色變,引起了秦國君臣的警覺。荊軻雖奮力一搏,但最終還是功虧一簣,未能成功刺殺嬴政。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