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說明此事嗎?”譙安一愣,一時間有些摸不清對面的脈。
狄仁傑搖了搖頭,一臉慮色,接著道:“李大人並未提及,那後來呢?”
“後來,這個叫吳大的村民自知打死差役,罪責難逃,於是帶著小蒲村二百戶村民逃進了西邊的雲茫山中,佔山為王,做著打家劫舍的勾當,附近其餘村落村民,有的不堪其擾,選擇上山投靠吳大,有的則選擇逃離,故而,短短兩年來,巴西在冊百姓數量少了許多。”譙安侃侃說道。
狄仁傑把玩著手中的核桃,又問道:“此事為何你昨日不說呢?”
譙安面露一絲慌亂,隨即鎮定下來,躬身說道:“大人,昨日宴席之上,李福大人在側,在下不好開口,您也知道,沒有一個太守大人願意將自己管轄之地的謀逆事件公之於眾,在下……在下恐引起李大人不滿,故而昨日才不敢言語。”
狄仁傑點點頭,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樣,又問道:“原來是這樣……”
“但此事也已過去一年有餘,巴西衙府就沒有派人前去招安亦或者圍剿嗎?若本督所記不錯,巴西郡一地也是有三千常備守備軍吧?”
譙安正等著狄仁傑這麼問他,於是接著說道:“大人,非是未曾圍剿,前任太守閻大人便有派兵前往雲茫山圍剿逆賊,然那雲茫山山勢險峻,易守難攻,且小蒲村多有獵戶出生者,于山地之中如履平地,極擅設定陷阱,又熟悉雲茫山之地形,我郡守備之兵只有三千,閻太守派兵前往,收效甚微啊。”
譙安不待狄仁傑開口,又接著道:
“接著閻大人就被調往益州刺史部任職,此事也就暫時擱置了,而新來的太守李大人,在他剛上任時,在下就將此事告知於他,望他發兵圍剿逆賊,而李大人卻說……”
“卻說什麼?”見譙安面露難色,狄仁傑問道。
“李大人說:雲茫山逆賊,說到底只是巴西郡的普通百姓,如無必要,不可剿之,當以招安為主。”譙安有些氣憤,又道:
“在下覺得此事過於離譜,那些刁民怎是能輕易招安的?但太守大人不拍板,我等也無可奈何,所以此事便拖到了現在,直到大人您來了。”
狄仁傑點點頭,其實這些後來的事昨日李福便與他交待了。
對於巴西村民謀逆一事,李福上任後有書信上呈諸葛亮。
諸葛亮給他的回信是:當以招安為主,不宜強行剿之。
很明顯,這譙安並不知道李福與諸葛亮有書信往來。
狄仁傑假裝微微思索,然後看向譙安問道:“依譙公之見,此事該當如何處理?”
譙安起身拱手道:“在下以為,當儘快發兵前往雲茫山,清剿叛逆,有大人帶來的三千北地大軍,加上巴西郡的三千守備兵,定可一舉剿滅山中叛賊!”
言罷,譙安看了一眼譙周,又對狄仁傑說道:“此乃我侄譙周,聰慧伶俐,頗通軍事,可為大人的先鋒之將!”
狄仁傑目光在譙周身上停留片刻,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弧度。
他輕輕點頭,看似讚許道:“哦?譙縣令竟有如此才能,倒是本督疏忽了。”
“不過,這出兵一事,還需讓本督好好的想一想,譙公,你看這樣如何?給本督幾日時間,讓本督好好考慮一番,是否對雲茫山叛賊發起進攻。”
譙安聽聞此言,心中雖有些焦急,但也不敢表露太過,只得應道:
“大人考慮周全,自是應當,只是那山中叛賊愈發猖獗,若不早日剿滅,其勢力將會愈發強大,還望大人能儘快定奪。”
狄仁傑微笑著點點頭,“譙公放心,本督定會盡快做出決斷。這幾日,還需譙公多多配合,提供些雲茫山以及叛賊的詳細情報,以便本督制定方略。”
……
待譙家眾人離去後。
狄仁傑立刻喚來了李元芳,將剛才發生之事和自己的想法盡數說出後,又道:
“元芳,陸炳武藝不如你,所以還請你辛苦一趟,帶上兩名侍從,即刻前往雲茫山,搞清楚事情始末,最好能將那首領吳大帶回……”
“巴西郡之事,也到了要收網的時刻了。”
言罷,狄仁傑眼眸中透出一絲殺氣。
上調些許稅銀就能讓那麼多農戶冒著掉腦袋的風險背叛朝廷?
他狄仁傑是不相信的,或許真就是李福所說的。
百姓若不願意體面,他譙家有的是辦法幫其體面,最終導致叛亂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