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1 / 4)

小說:雖遠必誅 作者:京文

虞詡答道:“大將軍欲放棄涼,我以為有三點不可:第一,先帝們開疆拓土,經歷一番艱辛之後才得到這些土地,如今僅僅擔心一些小小的費用便要放棄,這實在辜負先人奮鬥的事業;第二,一旦放棄涼州,長安一帶便成為邊塞之地,而歷代皇家陵園都集中在此地;第三,俗話說‘關西出將,關東出相’,烈士武臣,大多出自涼州一帶,這裡民風強悍,熟悉兵事,如今羌胡之所以不敢入據長安,正是因為受到涼州的牽制。涼州百姓之所以能夠衝鋒陷陣、披堅執銳、冒矢石於行陣之列,父死於前,子戰於後,而義無反顧,正是因為涼州之地屬於大漢帝國。倘若割棄涼州,那麼涼州百姓必然怨恨被帝國所拋棄,倘若因此有英雄豪傑,趁著天下饑饉、海內虛弱之機,卒然起兵謀變,以氐羌為前鋒,席捲而來,那麼即便是有孟賁、夏育這樣的勇士、姜太公這樣的良將,恐怕也抵擋不住。如此一來,函谷關以西、皇家陵園、舊都長安將不再是大漢的土地了。”

張禹聽得頭上直冒冷汗,對虞詡連連稱謝道:“哎呀,這些事都是我沒有想到的,要是沒有先生的一番話,我幾乎要誤了國家大事了。”

於是張禹提議召開“四府”會議(太傅、太尉、司徒、司空之府),在會議上,張禹轉述虞詡的建議,四巨頭討論的結果,認為虞詡所言甚是有理,於是推翻了大將軍鄧騭所提出的“放棄涼州”的建議。

虞詡的一番精采的分析,終於使鄧騭的危險意見在最後一刻被否決,懸崖勒馬,最終保全了東漢帝國的西部領土,同時也保住了河西走廊,否則絲綢之路將被斷絕,而後來班勇復通西域的傳奇也不會發生了。虞詡的成功在於抓住“皇家陵園”這個敏感之地,倘若放棄涼州而遭致歷代皇陵被毀,這個責任是誰也無法承擔的,包括權傾天下的大將軍鄧騭。但是虞詡讓大將軍鄧騭很沒面子,鄧騭想方設法陷害虞詡,但是智勇雙全的虞詡不僅沒有被鄧騭所打倒,反倒成為東漢的一代名將,這其中頗令人玩味的故事,留待後文詳述。

所幸的事,在梁懀У納裼滷硐窒攏���彀苣閒倥�吶丫��庖荒輳�110年)的四月,南匈奴投降。漢帝國北方的匈奴之亂的平息,使漢帝國避免了兩線作戰的巨大壓力,從而可以騰出手來,全力向西圍剿叛反的諸羌。

雖然南匈奴的投降讓漢軍喘了一口大氣,但是在西部戰場上,羌軍仍然銳不可擋。

羌軍南下益州,對漢中郡的褒中發動進攻,漢中太守鄭勤親自守城,羌軍一時無法攻破,便解圍而去,四處大掠。時過不久,羌軍再度對褒中展開攻擊,鄭勤率部迎戰,結果大敗,鄭勤以身殉職。

西部地區的百姓生活愈發的艱難。除了羌軍的燒殺搶掠之外,漢軍也有一部分軍隊軍紀極差,其中騎都尉任仁所率的部隊,表現最為惡劣。這個任仁,在前線與羌軍多次交鋒,屢戰屢敗,是一個著名的常敗將軍,不獨這樣,其手下計程車兵也放縱無度,與土匪強盜無異。朝廷下令將任仁逮捕,以囚車押回首都洛陽交給廷尉審訊,下獄處死。

永初五年(111年)是羌亂以來形勢最為嚴峻的一年。

這一年,先零羌向帝國的心臟發動進攻。羌軍東渡黃河,接連入寇河東郡與河內郡。河東郡與河內郡乃是帝國首都洛陽的北面兩郡,此時羌軍前鋒距離洛陽不到二百里。京師震動!帝國狼狽不堪。

久未經戰亂的百姓大批向南逃亡,南渡黃河,湧向洛陽。

形勢十分危惡。

自西漢時代老上單于入侵以來,漢帝國首都又一次面臨巨大的挑戰。

朝廷急令北軍中侯朱寵率北軍五營的精銳部隊,屯駐於洛陽以北黃河南岸的重鎮孟津,並且嚴令魏、趙、常山、中山諸郡緊急修築六百一十六座防禦堡壘,以戒備羌軍勢力的擴張,總算遏制住了羌軍的進攻。

這場羌戰受苦最深的仍是尋常百姓。東漢帝國在軍備上有一重大失策,便是內地郡縣的地方武裝十分弱小,以致於當戰火燃燒到內地郡縣時,沒有足夠強大的地方武裝來抗衡羌軍,而此時中央軍隊以及邊郡駐軍都用於第一線作戰,或者防衛首都的安全,以致於兵力顯得十分不足。

面對許多郡縣遭羌軍的蹂躪,朝廷下令郡政府遷移。隴西郡遷往襄開,北地郡遷往池陽,安定郡遷往美陽,上郡遷往衙縣。

為了打破先零羌在黃河北岸對洛陽構成的威脅,朝廷派遣任尚率軍北渡黃河,趕走北岸的羌軍。任尚不負重望,他率軍向北突進,最終在上黨地區的羊頭山與先零羌軍展開決戰,最終擊破羌軍,誘殺羌軍降者二百餘人,羌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