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2 / 4)

小說:雖遠必誅 作者:京文

疏勒王認為班超沒有力量擊敗龜茲。首先,從東漢政府兩次增兵西域來看,一次由徐幹率一千餘人增援,一次由和恭率八百人增援,這表明東漢政府並無意在西域大舉用兵,以區區不足二千人的軍隊,要擊敗強大的龜茲國,無異於痴人說夢。其次,班超入西域十年來,除了一次突襲姑墨斬殺七百人外,其餘時間均是被動防守龜茲等北道諸國的入侵;班超不僅在北道毫無進展,甚至原本控制的南道國家莎車也叛變,歸附龜茲,疏勒王忠有理由對未來局勢持悲觀態度。再者,前一年發生了李邑對班超的詆譭中傷,以及對西域事業的悲觀態度,也說明在漢帝國一方對西域經營上也有完全不同的兩種態度。種種原因,使得疏勒王忠最終選擇了叛變之路。

班超在西域的奮鬥,其艱辛程度,遠遠超過常人的想象,西域各國錯綜複雜的關係,象一團亂麻,很難理清楚,特別是夾縫中生存的小國,為了自身的利益,今日歸附這個利益集團,明日歸附另一個利益集團,這是司空見慣的事。古代史書中簡單地把此現象歸結為西域胡人性格的反覆無常,這是有失公允的,在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夾在大國中的小國們也時常採取這種騎牆派的作法,象鄭國就是一個典型。

班超對疏勒王忠的叛變迅速作出反應。

憑藉他在疏勒十年所建立的威望,多數人仍然忠於漢室,班超迅速改組疏勒的政府,立疏勒貴族成大為新的疏勒王,然後放棄對莎車的進攻,轉而進攻疏勒叛軍的據點烏即城。

圍攻烏即城的戰役持續了半年之久,仍然無法破城,因為攻城的兵力太少了,形勢對班超很不利,北面要防龜茲及其嘍囉國的入侵,南面要防莎車國的反撲。更嚴重的問題是,康居國也捲了進來。康居國曾在建初三年(78年)協助班超對姑墨髮動的石城戰役,然而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疏勒王忠多次派人前往康居國,請求康居國出兵援助,康居王也察覺到班超的處境很不妙,權衡利弊之下,決定支援疏勒王忠的叛亂。

康居的軍隊翻山越嶺,向疏勒叛軍的據點烏即城挺進。

一旦康居軍隊抵達,班超勢必要放棄對烏即城的包圍,如此一來,將變得非常的被動,甚至有可能在叛軍與康居軍的反撲下,被迫撤出疏勒。

必須要想辦法讓康居軍隊撤軍,這隻能走外交途徑了。

當時中亞一帶,勢力最強的當屬大月氏國。

東漢時代的大月氏,還有另一個叫法,就是貴霜帝國。月氏自從被匈奴滅國後西遷中亞(事見張騫出使西域),其國家本有五大部落,一百多年後,貴霜部落最後吞併其餘四個部落,更改國名為“貴霜”,當時在大漢帝國仍然沿用舊稱“月氏”。貴霜帝國開始強盛,開疆拓土,向西攻打安息國(帕提亞帝國),佔領伊朗高原東部,向東擊滅罽賓(克什米爾一帶),然後又南下擊破天竺(印度),迫使天竺臣服,此時的月氏國,據有阿富汗、克什米爾、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一部、塔吉克、烏茲別克一部、土庫曼以及伊朗東部,當之無愧是中亞與南亞的霸主。

自從張騫出使月氏以來,月氏與漢帝國距離遙遠,井水不犯河水,月氏無意得罪東方強大的漢帝國。康居國位於月氏國的北部,當時月氏與康居剛剛和親,兩國關係正處於蜜月期。

班超從月氏國下手,財可通神,他秘密派人給月氏國王送去錦帛財物,同時請求月氏國王向康居國要求撤回援助疏勒叛軍的軍隊。

月氏國王一來也不想與漢帝國為敵,二來得人錢財,便派人前往康居國,告訴康居國王,沒事跟漢帝國結怨,不是自討苦吃麼?忘了當年陳湯如何萬里遠征康居,擊殺郅支單于麼?康居國王聽罷冒了一身冷汗,趕緊急令增援烏即城的軍隊停止行軍,然後派人與班超談判。談判的結果,疏勒王忠在康居軍隊的護送下,到康居國避難,烏即城全體守軍向班超投降。

疏勒的叛變差點毀掉班超在西域奮鬥的成果。如果不是班超以靈活的外交化解了這次危機,那麼有可能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這次危機的解決,充分展現了班超在解決複雜國際問題中的智慧與手段。

儘管這次危機解決了,班超也意識到西域中叛變的暗流湧動,究其原因,是匈奴人在西域的影響力仍然不容小視,北道諸國唯龜茲馬首是瞻,而龜茲是堅決站在匈奴人一邊,而南道諸國對匈奴、龜茲心懷恐懼,叛變隨時可能發生;另一方面,在漢帝國的高層,對經營西域的意義仍然低估,只把經營西域限定為有限戰爭,並不投入重兵,所以西域的得失,更多是憑藉班超的個人的能力,所幸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